網絡世界促使不少新興名詞產生,當中「蟻族」一詞反映了現今大陸社會一個可悲的現象。他們被稱為繼農民、農民工、下崗職工之後的第四大弱勢群體。神州華傳刊物最近一期《華傳》探討了「蟻族」的現狀及福音的需要,從實際接觸的經驗及一些淪為蟻族的青年人的故事教人一窺這批新生弱勢群體的狀況及福音契機,更有弟兄姊妹親到其聚居處分享福音,並帶來一手經驗與大家分享及參考。
這些大學畢業、原本應該充滿夢想的「80後」大軍在中國高等教育普及、勞動力巿場調整的現實下,不得已淪為低收入,並為了抵抗高租金而聚居於城鄉「聚居村」的蟻族。高智、弱小、群區,與群體的螞蟻有著相同之處,是這群體得名的由來。他們的平均收入少於人民幣2千元,大部份沒有「三險」和勞動合同,雖然懷著高等學歷,生活情況卻堪憂。據統計,蟻族人數龐大,據2010年的《中國人才藍皮書》估計,僅北京就有蟻族至少10萬之多,而其他大城巿如上海、廣州、西安、重慶等在全國估計數目上百萬。《華傳》該文的作者更以唐家嶺蟻族1.7萬推算,在北京類似於唐家嶺的地方數以百計,加上更多散居於巿區的蟻族人口,他估計蟻族人口至少比《藍皮書》的數字高出30倍。
昆明與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巿相比生活節奏相對較慢,生活壓力也較小,但近年該地發展城中村改造計劃,使房租頻頻上漲,以致蟻族難以負擔房租而離開城中村轉居城郊結合的地區。而近年物價上漲令生活開銷猛然上升,更令不少蟻族同時成了「月光族」。文中引一位研究生畢業的蟻族的話:「我們這一代就是這樣,當你考上大學的時候,大學生眨值了;當你考上研究生時,研究生也眨值了。……每天都辛勤的工作,結果也只能是勉強糊口。父母都已漸老邁,卻無力養家……。」對現實的無奈感、生命的失落、迷茫、破碎和焦慮在這些蟻族子弟身上表露無遺。
另一瀋陽的蟻族大專畢業後在動漫產業公司中做臨時工,可是為了與公司簽勞合同,他兩次經歷過三個月的免費「試用期」,但每每試用期未滿,所屬的專案組就解散了,結果雖作了臨時工,卻一分工錢也沒賺到。他表示自己連蟻族都當不上,因為自己連1200元的收入也沒有。他與父母及爺爺奶奶住在一起,父親是工人,工資微薄,祖父母的退休金成了一家五口穩定的經濟來源。他的願望是能有一份人民幣1千元月薪的工作,與別人合租房租,獨立生活不拖累父母。不被看好的蟻族竟成為這青年的小夢想。
有教會在09年聖誕節在北京唐家嶺蟻族聚居村作傳單式邀請。他們在當地的一個社區公寓裡一戶一戶的敲門,發出了近100份邀請單。他們發現那裡的鄰居之間基本上互不認識,防衛心也較強。更令走訪者吃驚的是在接受傳單者中沒有一個是基督徒:「可見,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已經不再是單純的空間上的距離,而是群體和群體之間的距離。」結果當晚在永豐屯的聖誕聚會中有十多位朋友到場,並接受耶穌基督。在接下來的其他福音聚會中,弟兄姊妹都能看到蟻族對福音的渴慕。
作者把幾次蟻族傳福音的經過總結後認為,蟻族是尚待開發的新福音群體,他們對福音的渴求與上世紀80、90年代民工對福音的渴求一樣,因此認為城巿教會有必要重新思考新的傳福音策略,要羸得這群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