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家岛子与伍渭文牧师对谈:基督教艺术与社会批判(四)

采访:《基督日报》记者于嘉豪、陈丽斯 对谈:伍渭文牧师 (香港中文大学崇基学院校牧)、艺术家岛子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

承接上文:

中国艺术家岛子与伍渭文牧师对谈(一) 中国艺术家岛子与伍渭文牧师对谈(二) 中国艺术家岛子与伍渭文牧师对谈(三)

记者:在专制主义中人的面貌都模糊了,好像个体都消失了。看中国的话,可能很多生活在压抑底下,新的一代又有很多西方社会的民主自由的想法进来,人很想把人的面貌放出来,但是怎么去把基督的精神注入社会里面,让那种自由和主权的精神流在真理的河道而不泛滥呢?

中国艺术家岛子与伍渭文牧师对谈:基督教艺术与社会批判(四)
伍:岛子,你从自由民主角度看,我从香港商业社会角度看:以前香港底层可以慢慢向上流动,买房子或租者有其屋,现在没有机会了,因为出现了地产霸权的全面垄断,租不起房子,更买不起房子。以前国内有单位照顾,工人生活也稳定,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孩子有学校念书,工人不须力争上游,因为有单位认同,工作有尊严,生活有保障,各从其类,好像在英国,工人有自己的社会,他们不会去羡慕贵族,我有我的,他有他的,社会是多元的。

但随著资本主义全球化,这光景不再了。全球化资本主义所推崇的是一些成功样板,世界大城市的名店都是一式一样;各从其类,互不相干的日子不再了,人们只拼命往上爬动,追求响往一种高消费模式,像高举一种语言的巴别塔,禁止其他语言,灭绝多元,我们应该批判这情况。上帝是为了保护我们,变乱我们的语言,回复多元,不让极权得逞, 上帝让微博、脸书(facebook)出现,突破了巴别塔的封锁。 岛:多元意味著生命活力和创造力的保障。人的主体性都不同,资本主义通过竞争促进生产力发展,除了法制、司法独立,关键是依靠新教伦理来平衡平等主义和个人主义。计划经济如何?我是天下第一,我是伟大、光荣、正确出产的物质产品,你必须买我的,还要用我配给你的票证,否则你就去死。这必然就导致了停滞、僵死,导致权势集团的贪污、腐败。没有公平,普通平民都变得苟且、懒惰,更无公德可言。必然是公私不分,政企不分,乃至政教不分。现在公款消费依然没有法律制约,没有舆论监督,腐败官员吃喝嫖赌都有相应的发票报销,他们嫖妓可以一路嫖到阿姆斯特丹。前中共总书记胡耀邦之子胡德平今年年初公开讲,政府官员百分之九十六腐败,百分之九十包养二奶,我相信他说的是实话。

伍:一元极权的外在力量,强制你跟随它,但我要指出,伴随无制约的资本主义而来的消费主义,也同样危险。消费变成心理暴力,牵引著我们,强制我们跟随它;面对名牌美食,欲壑难填,很顶瘾。中国未开放前是一元极权是外在暴力,后来加上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消费心理暴力,内外交困。上帝教我们:"然而,敬虔加上知足的心,便是大利了。"(提前六6) 岛:神给我们的是够用的。

伍:所以八福说:"温柔的人有福了,因为他们必承受地土。"资本主义推崇多争取地土,拥有地土。但拥有地土的人,不一定能承受地土。我们不断到外地旅行,增广见闻,却对自己的家人陌生,对自己陌生,因为整天营营役役,没有时间和家人在一起,自己也很怕安静下来,面对自己,对自己也不了解。八福说承受地土就是要享受神给了你的恩典,去承受它,感受它,所以知足很重要。

岛:我来崇基非常强烈的感受就是有回家的感觉,这里有个体关怀,有弟兄姊妹之爱。你会觉得在这里基督在做主,满有神的祝福。作为画家也好,学者也好,我觉得在基督里才有真正的communion,真理最终在爱心里面。一位弟兄读神学博士,他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都修过,后来才读了神学。我问他哲学和神学有什么区别,他说哲学越读越痛苦,思想都搅乱了,莫衷一是。我读神学后就觉得哲学相对不重要。 伍:德尔图良说他喜欢The strangeness of the Bible,上帝话语的陌生感,找到圣经像获得清泉一样。若真理要靠思辩的话,我们的老奶奶、一般拙于思辨的平民百姓就糟糕了?真理不是觉悟(enlightenment),真理是信从上帝,在神的话语面前、神的呼召面前,顺服归向他,就是这么简单,所以圣经说我们是叛逆之子,因为我们心里知道真理但拒绝真理。神让我们像浪子回归,信从真理,不是觉悟(enlightenment),而是顺服(submission)—"我在这里,请差遣我"。

记者:岛子教授,你能否分享一下你的信仰历程,以及你如何寻求神在你生命中的召命﹖

img 1

岛:基督徒身份里面包涵基督的认同呼召、信靠呼召、因信称义的呼召,这都源于信徒个体对信望爱的渴求。1990年代以前,在大陆信主的知识份子不多,因为,逼迫的残酷性和恐惧程度并不亚于四世纪之前的罗马帝国。在毛泽东时代,我的父亲本来是一个纺织业的高级技术员,三十年代追求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集体加入了国民党。中共政权建立后,在"肃反"运动中被打成了什么"历史反革命分子",发配劳教了很多年,五年时间淄博烧窑,然后从青岛放黜农村打成"四类分子"管制,直到1980年代初才平反,他临终前的十多年才得以安生。我们从小在这种阶级斗争的残酷政治压迫和歧视下成长,我的姐姐天分很高,升高中的考试成绩全县第一,校长和老师都为之骄傲,但是当时的政策禁止录取她升高中,更不能指望读大学了。她写的三十多万字的长篇小说《紫蒙昧》,由于文革题材的禁忌,至今不能出版。我有幸赶上了文革结束,到1979年才准许我参加高考,从读大学时期开始,教授们教我学会独立思考,而对于任何主义、信仰、意识形态的东西都很厌恶、怀疑,人生的苦难令我读书时严肃反省历史,审视现实,寻求大道,但始终看不到人类的出路在何处。

伍:我想起何光沪老师,有个晚上他在崇基神学生团契晚会中分享一个见证:他以前不信耶稣,文革时下放到农村,看到所有的中文都是"打到"什么什么,都是仇恨的语言;但他有一次看到英文时,发现中文以外有另一个世界,所以他想去学英文。他就坐牛车由农村到城巿找一个老师。有一次乘坐的牛车把他摔倒,弄得浑身酸痛,但他还是咬紧牙根继续学习英语,透过学英文看到基督教的书籍,最后了信耶稣,多奇妙啊!学懂英语后他更翻译了多本重要神学著作。 岛:到了读研究生,选择的还是怀疑主义的反叛之路,比如,翻译出版美国垮掉派、自白派诗歌、热衷从尼采、萨特到海德格尔、福柯、德里达这些欧陆现代-后现代主义学说及其艺术思潮。这次见到一个毕业于浸会大学艺术学的学生,也是主内的小姊妹。她也正好是"挽歌与赞美诗"展览策展小组的成员,她拿著一本书来跟我说:"老师,请您给我签名。"我一看,原来是我九十年代初期所撰,评价后现代主义艺术的一本书。我说,怎么在这里会看到这么久以前的书呢﹖他说:"我读大学的年代就读你的书了,那是研究现-当代艺术的参考教材啊。"你看,我其实始终在寻求一个反抗的路径,寻求哲学理念、经验和价值参照。但这一路径的寻求越来越是个迷途,现代知识论述的中立、无神论的合法性越来越是个大问题。虚无,一切都是虚无,都是捕风捉影,如同《传道书》开端所言。我最近在看保尔.策兰(Paul Celan)的传记,二战后影响最大的德语诗人,生于一个讲德语的犹太血统家庭。他在1970年4月正当诗名如日中天时,投入塞纳河自杀。为什么他选择自杀呢﹖因为二战之后呢,德国人包括和他交往很深的海德格尔并没有罪责反省,他的父母都是在1942年被纳粹在集中营杀害的,他一个犹太人用德语写作、成名,他去以色列耶路撒冷参加诗会,根本不被以色列犹太知识界认同,犹太人质疑他,你怎么能用德语写作﹖既然你的诗歌指责"死亡是来自德国的大师",又如何安于你的德语诗人身份?策兰精通十几种语言,诗作充满旧约意象,然而满目无信靠的悖谬与反讽。策兰的诗歌没有宽恕和希望,公开"与天使较力",称上帝是"无名称的玫瑰","无名的杀手",追问大屠杀的时候,你耶和华究竟在哪里?他找不到答案,最后只有自杀。然而,从属灵的视角看,策兰的诗歌印证了上帝的试炼、拣选与见证。只有忏悔和罪责的担当,才有历史的真相与和解,如同图图大主教所言,没有真相,就没有和解,也就没有未来。

大陆这几代知识人,始终是在苦难中寻找一个乌托邦。在苏东共产主义的乌托邦灭绝之前,林彪出逃到温度尔汗折戟沉沙,文革结束之前就非常迷茫、非常彷徨。我在1980年代就读圣经,读来读去但一直没有在基督里团契,虽说偶尔到教会礼拜,但没有牧养教育,也找不到合格的牧师,直到后来蒙恩,通过决志、洗礼这个过程,信仰才扎下了根子。这过程很艰难,有挣扎,有反复。在四川成都洗礼,参加家庭教会。这之后一下完全放下了,内心都交给了上帝了。 伍:和一个群体一起崇拜相交非常重要,耶稣说有两三个人奉我的名聚会,我就在你们中间,独自一个人不够的,需要相交,互相鼓励。

岛:在教会里感觉耶稣,他就来了,你随时都感动,为罪忏悔、流泪。伍:这个就是圣三一(Holy Trinity),耶稣在当中。岛:所以必需有教会生活。

伍:所以余杰说教会让他学会谦卑,探访、打扫呀。这个很不容易!

岛:对,在学生查经班和团契里,有学生和老师,平时有师道尊严,但在教会里都是洁净的弟兄姐妹,大家有什么都可以分享,种种苦衷都可以说出来化解掉,很是感恩、喜乐。汶川地震,主内年轻的艺术家参与救援使团、心理治疗小组,在那里奉献多半年,没有任何报酬,但你看见他们任劳任怨、生龙活虎,真的是在教会里新造的一代。

中国艺术家岛子与伍渭文牧师对谈:基督教艺术与社会批判(四)
伍:所以其他东方哲学和宗教追求"觉悟"(enlightenment) ,与圣经新约时代的诺斯底主义者(Gnostics智慧派) ,都是同路人,他们寻求智慧的光照,自诩 自己的灵性比其他人高,容易堕入骄傲的陷阱。但圣保罗说:最大的恩赐是爱,对他者关怀,不是智慧(Gnosis)。我们谈到这里吧,时间差不多了。

记:从二位的分享中得到很丰富的学习,很谢谢您们!

访问全篇: 中国艺术家岛子与伍渭文牧师对谈(一) 中国艺术家岛子与伍渭文牧师对谈(二) 中国艺术家岛子与伍渭文牧师对谈(三) 中国艺术家岛子与伍渭文牧师对谈(四)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