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藝粹】楊青:《眾子的歡歌》

【當代藝粹】楊青:《眾子的歡歌》
作品《眾子的歡歌》

作者:楊青
作品:《眾子的歡歌》
作者:路得
材質:布面油畫
尺寸:50x70 cm


靈感經文:
我要讚美耶和華,
要用角聲讚美他,
鼓瑟彈琴讚美他!
擊鼓跳舞讚美他!
用絲弦的樂器和簫的聲音讚美他!
用大響的鈸讚美他!
用高聲的鈸讚美他!
(詩篇 150:3-5)

── 在最尋常處,湧出最永恆的讚歌

10月5日,日本東京的「祝福亞洲」基督徒藝術展圓滿結束。來自亞洲多個國家與地區的藝術家與觀眾齊聚一堂,彼此分享作品與生命的見證。我帶著一幅名為《眾子的歡歌》的油畫,參與這次為期一周的展出。

這幅畫看似色彩熱烈、筆觸自由,但靈感卻來自生活中最平凡的一幕:一碟蒸熟的鹽花生。

今年5月,我從重慶啟程,來到浙江短暫居住。與我同住的是一位70多歲的韓姊妹。她一生閱歷豐富,信仰堅定,待人溫柔而有愛心。她常常在廚房裡默默服事,用雙手預備豐盛的餐食餵養大家。

她最拿手的,就是那一道蒸鹽花生。乍看很簡單,跟普通的水煮花生沒有區別,實則區別很大。普通的水煮花生是直接用鹽水加香料煮熟;而韓姐姐的蒸鹽花生,是首先用鹽和其他香料冷水浸泡24小時,再用蒸鍋蒸熟,更好的鎖住了花生的營養,防止了蛋白質在高溫水煮的過程中大量流失,其味道鮮香濃郁,獨具特色。每一次端上桌,都備受青睞。每每想起其工序的獨具愛心,總能讓人感受到家庭的溫暖與神的恩典。

有一天,我邊閱讀、邊品嚐這份帶著心意的小食,目光忽然落在桌上堆積如山的花生殼上。那一刻,我的心被深深觸動。那平凡無奇的花生,卻好似聚成了一座小山,在靜默中訴說著某種更深的意義。心中立刻浮現出詩篇29:1的經文:
「神的眾子啊,你們要將榮耀、能力歸給耶和華,歸給耶和華!」

我驚覺,最普通的食材,也能因聖靈的光照而成為屬天的記號。那一刻,花生不再只是花生,而是「眾子」的象徵:一顆顆花生,體積雖小,卻共同聚集,彼此成全,一同發出讚美。

於是,我開始以此花生構思畫作。

在畫布上,花生不再只是褐色,而是被賦予了鮮明而熱烈的色彩:紅、紫、橙交相輝映,正如神兒女的多樣性,各自獨特,卻同屬一體。黑色線條交織其中,如生命的張力與掙扎,卻最終歸於基督的榮耀。

這幅作品,宛如一首用色彩譜寫的詩篇——每一顆花生,都是一個生命的隱喻。它們雖然微小、堅韌、謙卑,卻因聚集而產生共鳴,如同合唱團的和聲。

因此,我將它命名為《眾子的歡歌》,呼應詩篇148篇3–5節:
「日頭月亮,你們要讚美他!放光的星宿,你們都要讚美他!
天上的天,你們要讚美他!天上的水,你們都要讚美他!
願這一切都讚美耶和華的名!因他一吩咐便都造成。」

天地萬物都在歌唱,連最尋常的花生也能成為敬拜的器皿。

在東京展覽的現場,觀者一個個安靜佇立在畫前。有人沉思,有人微笑,也有人眼裡閃爍淚光。

我盼望他們透過這幅畫,看見的不只是色彩與形狀,而是神的眾子合而為一的榮美景象:那是一場沒有止息的讚歌,是萬物齊聲的呼應——將一切榮耀、能力都歸給耶和華。

正如這次「祝福亞洲」藝術展,來自世界各地的神的兒女在東京聚集,帶著各自的文化、藝術與生命見證,卻在基督裡同心合一。我看見了眾子們一同歌唱、舞蹈、祝福的盛景。這是一個「屬靈的筵席」,為生命的更新、為群體的合一而高聲讚美。

《眾子的歡歌》不僅是一幅畫,更是一首視覺的詩篇。它見證了:當聖靈觸摸我們的心時,日常最微小的事物都能被翻轉,成為永恆的讚歌。

每一顆花生,就像我們的生命:外表卑微、甚至不起眼,但因著在群體中合一,就能發出響亮的樂音,與天地萬物一同敬拜。世世代代,生生不息。

願這幅畫提醒我們:敬拜不僅在殿堂裡,也在餐桌旁;不僅在詩篇裡,也在日常中。萬物都在歌唱,連最尋常的花生,也能成為眾子合唱的見證。

專欄作者楊青,63年出生四川,13年受洗歸主,23全職義工服侍分堂,做過醫生、IT高管、記者、北漂、海漂;從事多個行業,非遺傳承人,藝術工作為主。2016年開始以藝術培訓教育為主,2000年疫情後開始探索學習藝術療癒,目前藝術療癒+美育教育,未來希望以聖經為根基的藝術療癒服務到各類需要的人群!

【當代藝粹】專欄由《基督日報》與「香港藝術動力」合作推出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