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渭文牧師:三劍合,天下平

伍渭文牧師:三劍合,天下平
羅雲‧威廉斯(Rowan Williams)、多馬‧賴特(N.T.Wright )。(圖: New York Encounter 、 University of Oxford)
常常鼓勵神學院同學把釋經、神學內化成令會眾容易明白的講章,並以此為終身目標。

路德論講道時勸戒講員說:不要在講道時賣弄學問,你若想討論希臘文,來跟默蘭頓(曾編輯新約希臘文聖經),想討論希伯來文,來跟我吧(路德精彩力作是晚年多卷創世記釋義,1483-1546),我們要乳養來聽道的農民,像母親乳養孩子一樣。

蒙召是服事建立上主的教會,基督的身體。講道最難是牧靈的應用;直到應用出現,講章才誕生。但若自己沒有被感動,很難去感動會眾。牧靈應用是對文化處境有透識,對會眾有期望和愛,使聖經產生「意義」(Meaning)。

有深度的講演,富啟發性(inspirational),使人反思,令人折服講者的睿智;也因修詞優美,表達流暢,使人喜愛甚至成為其粉絲。但聽者不會因此而跟那聖者相遇,進而渴慕聖經,像兩位以馬忤斯路上的門徒感到「心裡火熱」。(路二十四章)

曾任英國杜倫(Durham )主教的新約保羅研究專家多馬‧賴特(N.T.Wright )不單寫神學釋經專論,還步威廉‧巴刻萊(William Barclay)後塵,針對一般信徒,著述人人研經(Everyone Bible Studies)系列;他還寫了不少靈修小品。

前英國坎特伯雷大主教羅雲‧威廉斯(Rowan Williams)也是著作豐碩,極受當代知識分子喜愛的作家。他的〈語言、信仰+小說:托斯妥也夫斯基〉(Langage, Faith + Fiction:Dostoevsky)成為智識界談論的暢銷書,但同時他也為一般信徒,寫了不少生命成長及靈修的書。兩位當代灸手可熱的作者,關心信徒生命的成長和培育,肯定與他們曾長年在牧區牧養和講台的事奉有關。

他們都受過優良的博雅大學教育和嚴謹的神學訓練,浸淫在深厚的禮儀崇拜傳統中,游走教會講台和大學講堂,關心社會時政,著述豐碩,是教牧的楷模。他們有著高派(High church)的客觀崇敬(Objective adoration ),廣派(Broad church)的社會關懷和理性求索(Ecumenical social concern and intellectual inquisition ), 及低派(Low church)的主觀福音信仰虔敬(Subjective evangelical piety)。三劍合,天下平。

中國教會若要建立自己的神學,要選派人材,給予最優良的高等教育,最嚴謹的神學訓練。

二戰時期,倫敦被德國飛機轟炸,全國總動員在前線、在後勤抗戰。一批牛津、劍橋的大學生也想投筆從戎。但首相邱吉爾拒絕他們說:好好唸書,將來更重要的戰線需要你們,好好預備自己。

註:伍渭文牧師為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神學院客座副教授,前崇基學院校牧(2000-2013)。 (文章來源:承蒙允許轉載自作者臉書。版權屬作者擁有。)

1 1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