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約和合本修訂版》 (下簡稱「和修」) 終於出版了。雖然順來遲不無遺憾,但亡羊補牢仍算為時未晚,對 期待已久的華人教會仍有一定的貢獻,是件可喜可賀的事。
「和合本譯本必須修訂」或許「重新翻譯中文聖經」的呼聲,其實早已響徹雲霄。開始時,敢於承擔,勇於啟步者一直仍是寥寥可數。但最近十年,一下子從事譯經聖工的人士 和機構,雖未達到雨後春筍,卻也陸續相繼成立。這種成熟的醒覺,實在是中國教會真正自立的表現,也是華人教會莫大福份。
突然間出版了那麼多本「修訂」「重譯」「新譯」的版本,使華人教會眼花撩亂難以區別。有何不同、成效怎麼樣都是大家非常關切的,尤以最新的「和修」為甚。主若許可將對 各譯本,提出一點我的看法。
至於「和修 」,總的來說還算不錯,當然仍有進一步改善的空間。試舉一些實際的例子,分別指出「和修」 修得不錯,疏漏未修,仍可改進和頗富爭議的地方。以下分點評述。
一、 「和修」修得不錯的地方 「和修」的前言說: 「在長達二十年的修定過程中……同工們對於每一個句子,詞彙、字眼都嚴謹地對照原文,也參各種譯本,仔細推敲反復琢磨力求完善。 」從以下舉出的 例子,足見「和修」的努力和細心。同時「和修」肯謙虛地參考採用別人努力的成果,是修得不錯的另一個原因。據說《聖經新譯本》有幸被列為參考譯本,甚覺榮幸,順便將《 新譯本》的譯文並列,輔助說明。
A. 把原文沒有的字眼和意思一一刪除,以免畫蛇添足,增添原文沒有的意思 (為省篇幅,只將改動的字眼列出,或加底線以茲區別):

B. 把原文有而漏譯的字眼一一補上, 使意義更準確,更容易明瞭:

C. 把人地名作了適當的修正 (包括一些容易混淆性別、用字不雅的人名、地名則用 現代通用的)

D.修訂後更貼近原意-舊譯有不少譯文,翻譯得含糊或意譯、或不夠精準。經修訂後, 更貼近原意,使讀者可以更準確地明白。

二、有待商榷的地方
A. 在一般翻譯作品上,對前後一致,原則統一,都十分講究,翻譯聖經就應該更加 嚴格了。當然,這也是最難作到的。
聖經中常常提到一些比較性的詞句,也常常出現對立的字眼,兩者混淆會構成譯 文遠離原意。「和修」在這方面似乎有些疏忽,再版時深信都會改正。試用以下三組 例子說明:
第一組例子:

上帝沒有要求人服從了上帝,就不要服從人,兩者並非對立,是可以相容的。服 從的程度必須有所不同,這是全本聖經一貫教義。舊譯和合本在這一節上顯然是誤譯 了。「和修」能將之糾正,值得鼓掌。另外兩節類似情況的譯文卻被忽略了,未加修 改,實在美中不足。

另一組例子:在使徒行傳6:3、6:5 和11:24出現的「滿有聖靈」跟同書的2:4; 4:8,31;7:35 等八處經文的「被聖靈充滿」的原文是有所不同的。至於「滿有聖 靈」跟「被聖靈充滿」在意義上是否等同,不在本文討論範圍,這裡要指出的是「和 修」把6:5和11:24修改了,卻忽略了同樣情況的6:3,如下:

最後一組例子:「和修」把提後2:22舊譯的「信德」修正為「信實 」,卻疏忽了 同樣錯誤的 路18:8、羅1:8和弗6:16如下:

把信心視為德性或功德恐怕是出自天主教的神學觀念。天主教的思高譯本,上述 四處經文全數譯作「信德 」。譯經不只要逐字逐句對照原文,務求忠於原意,還要仔 細推敲、反覆琢磨譯文,力求純正信仰。
B. 「和修」 似乎擬將所有耳熟能詳的經文予以保留,不作仍何修改。「和修」的前 言說 :「只在有需要修改時才作出修改」。根據這個原則來看,以下幾節經文,似乎 前後互相矛盾,有欠統一: 「和修」 將約3:16的 「獨生子 」(在它之前的現代中文譯本則譯作「獨子 」)改 為「獨一的兒子 」, (另外1:14;3:19和約壹4:9也一律作了同樣的修改)

「獨一」是否比「獨生」更能表達原文「唯一又獨特」的涵意,修改得是否正確暫 且不談,這裡要指出的是,既然約3:16如此重要的金句都能改,以下明顯不忠於原意 的譯文,是否也應重新考量?

像以上的例子,仍有不少。限於篇幅,未能盡錄,深感遺憾!總的來說,翻譯聖經(尤其是中文聖經)是聖工中最艱巨的一項。而「和修」能有上述許多優點,一般來說,應 該算是不錯了! 但,相對那些慘淡經營的華人譯經機構而言;聯合聖公會是一個國際性的外國基督教組織,歷史悠久,人才鼎盛,財務無憂而且不只壟斷市場超過半世紀,還佔了 較遲出版的優勢。依照這個高水平來評論,「和修」的成果,相較而言,只屬一般,強差人意。至於那些仍有改善空間餘地,若能再用點心思,今後的誤差可能會降至近零。發稿 時欣聞「和修」舊約部份詩、箴和阿摩司書相繼出版。深信會有較新約修訂部分更好的成績。譯經乃中國教會的大事,我謹以摯誠提出公正評論,希望「和修」可以精益求精,滿 足眾信徒最高期待,阿們。
(作者為環球聖經公會創辦人容保羅牧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