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面對「中國機會」

中國的快速發展,爲世界經濟帶來了發展動力,在世界經濟陷入低迷之時,西方經濟界一方面希望中國經濟發展不會減緩,可以起到火車頭的作用,另一方面又害怕中國發展成爲世界的領袖,因此處處限制中國的向前發展。 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這種矛盾心理,反映在他們對中國的外交政策上。一方面,他們堅持認爲與中國的關係是十分重要,美中兩國的合作是兩國向前發展的基石,但到了具體的經濟政策上,美國的做法似乎是視中國爲競爭對手而處處防備。 美國的這種矛盾心態在更廣泛的戰略上就更爲明顯:一方面美國認知到太平洋經濟區是未來全球成長最快,增長空間最大的經濟區,但另一方面,美國的重返太平洋戰略卻不是經濟佈局,而是戰略部署,即使美國的這種部署真的如美國聲稱並非針對中國,但這種帶戒備性的戰略佈局,還是反映了美國對待中國的真實心態。 美國的這種矛盾行爲,其實是基於同一個元素:即美國利益至上。國家利益第一是美國對外關係的真正根基,國家利益的最大化是美國對外政策的主軸,因此,左右搖擺,或強或軟,都是因爲國家利益驅動所致,至於它國的原則及感受,則非美國關注要點。 注重國家利益,也許並無大錯,但關鍵是如何評估國家利益。具體到對待中國,美國如何看待「中國機會」?如何評估「中國機會」帶給美國的影響?對這兩個問題的不同解讀,就形成了不同的中國政策取向。 如何促使美國正確看待中國機會? 首先這是美國社會自己的責任。美國從殖民地獨立,並超越殖民主英國成爲世界強權,同時在二戰後大量借錢給歐洲,從而始終高歐洲一頭,讓歐洲屈居老二。這兩段歷史經驗讓美國人相信,落後趕超強權是可能的;借人家的錢就會成爲屈居人之下。美國人只有正確認識自己,才能正確看待中國機會。 美國企業應承擔讓美國社會正確看待中國機會的責任。太平洋經濟區是未來成長最快的經濟區,那麼在市場的驅使下,會有越來越多的美國企業走向與中國企業合作之路。美中商業合作,必然會期盼美中兩國的政治合作,期盼和平穩定的中美關係。因此,美國企業在促進美中關係發展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華人社區是促進美國正確認識中國的另一股重要力量。美中兩國人民的友誼向來並不受政治的太多干擾,兩國人民的交往都十分親切友好,而華人數量在美國的成長,以及華人幾代人在美國的生根開花結果,成爲美中人民友誼的強有力紐帶,也使許多從未去過中國的美國人,可以體驗到中國人民的友好和中國文化的魅力。 正確看待中國機會,關乎美國能否抓住經濟復蘇的機遇,能否抓住世界和平的機會。但無論如何,我們相信,在美中兩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之下,美中兩國一定能攜手共進,共享繁榮。 ****** 作者:朱易,現任《國際日報》總編輯,曾任教於中國中南大學;著有《活出不平凡——現代西方十大品格典範》(培根文化出版社),《美國長春藤大學校長演講集》(主編)(江西人民出版社),《教會發展大趨勢》,《重回安提阿教會》,《從爲奴之家到應許之地》(山行文化出版社)等。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