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佑生牧師:考古 與「巧」「估」 編輯室 2012年3月15日星期四 上午6:48 考古原是一門極其嚴肅與認真研究的科學,但事實上有不少考古研究上的發現,可以說出於「巧」合,更有一些結論是出於靠「估」。 發現疑似方舟的公佈,引起廣泛的迴響,不單是信與不信者的觀點與角度,就算在基督教的圈子內,也有不同的意見。有人全盤接受,十分興奮,有人採取觀望,五分保留,有人全盤否定,萬分質疑,以致「方」舟變成了「謊」舟。 當真巧合嗎? 考古過程需要很嚴謹的程序,考古學家在進行之前,可能先經過很多資料的搜集與引証,然後去進行發掘,所以說考古的發現是出於巧合,可能有點兒戲。但事實上,有些考古的發現,真是出於偶然,並不存在預先的準備,例如死海古卷的發現便是典型的例子,死海古卷的發現,是因著一個牧童在尋找迷失的羊時,將石頭投進洞穴中而發現的。 當真靠估嗎? 考古是一門很專業的學問,不單在於發掘出來的遺跡與文物,更包含對這些掘出來物件的評鑑與審核,實非一般人所能引證。亦正因如此,一般人亦很難去分辨真偽,只能接受專家的結論,但有時連專家的意見也不一致時,實在使人有一種靠估的感受,例如地球的年齡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有人鑑證地球的年齡約一萬年的歷史,但亦有人鑑定有數千萬年的歷史,甚至數千億萬萬年的歷史。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既然這樣,作為基督徒,我們應怎樣看方舟的考古發現呢? 首先,我們不要本末倒置。 事件的真確性,不在於有否考古學的發現,而是有否聖經的記載,無論是否真正找到方舟,我們都要相信方舟的真確性,因為那是聖經清楚的記載,我們不要因為有考古學的發現,才相信聖經的記載是真實的,而是因為聖經有記載,我們都確信方舟是真實,不會是假的,即不會因找不到方舟就認為方舟的記載是假的,或未必是事實。所以不要因為考古的發現,才肯相信聖經的記載是真確的。 其次,我們不要因噎廢食。 考古的發現或許真的有時出於巧合,亦可能有些推論是靠估,但不能因為有這些可能性,便完全否定考古的發現。同樣地,我們不能因為對某件考古的發現出現質疑,就一筆勾消,全然否定其可能的真確性,特別考古是一個過程,應存著實事求是的精神。懷疑的消極性,在於否定真理,但它的積極性卻是用來尋找錯誤,以建立更確實的真理。所以不要因為考古學的缺欠,而否定有其真確性的一面。 最後,我們不要借題炒作。 有時太過強調及渲染某些考古學的發現,甚至加以利用,可能只會令人被轉移(side-track),甚至被誤導,以致萬一有一天被找到一些有所遺漏與靠估的地方,反而帶來更嚴重的反見證。我們必須強調,要人相信耶穌與方舟是否被發現,沒有必然關係,即叫人信耶穌與方舟的關係,不在於它是否在考古上被發現,而是在於其所帶來的意義。所以不要因為考古學的發現,而利用其去達成某些目的。 信並不能使某事變為真,某事的真或假與人是否信它是無關,問題是那事到底是真還是假,雖然信仰是個人主觀的經歷,但真正的信心需要建基於客觀的事實上,考古發現只是引證,不是明證。 本文原載於中國浸信會神學院院訊(2010年7月號);蒙作者獲准轉載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