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易:轉折點上的美俄關係

朱易:轉折點上的美俄關係
普京再次當選爲俄國總統,最吸引人注意的有兩件事,一是美國的態度,二是紅場上抗議者的人數。(圖:網絡)
普京再次當選爲俄國總統,最吸引人注意的有兩件事,一是美國的態度,二是紅場上抗議者的人數。

紅場上抗議的人數明顯減少,顯然被西方寄予厚望的抗議運動將不了了之,普京將穩穩坐上總統寶座。美國的態度卻是冰冷的,美國白宮雖表示願意繼續與俄國合作,但卻並不按常規祝賀普京當選,奧巴馬最後是與普京通了電話,但卻不承認是祝賀的電話。

美國人對待普京的態度是很特別的,他們認爲普京是不反對西方的,是可以爭取過來的朋友。從小布什總統時代起,美國就一直在拉攏普京,小布什曾說,他看著普京的眼睛,就可以看出普京是否可以值得信任,小布什當時的國務卿萊斯是位俄國問題專家,在萊斯的幫助之下,美國的對俄關係發展很快,普京曾先後四次與布什「握手」會晤。普京在許多國家問題上都十分配合美國。不過美國一方面拉攏普京,另一方面並未放松對俄國的戰略生存空間的擠壓,北約東擴,顏色革命等,最後使美俄關係的發展停頓下來。

美國的俄國問題專家說過,美俄關係就象騎自行車,越慢越容易倒下,美國在普京決定參選總統後,表達出明顯的反對態度,尤其是希拉裏表現出明顯的焦躁不安的情緒態度,希拉裏甚至發出「俄選舉經過肯定會被裝扮」的論調,並對杜馬選舉制度的抨擊。

美國「唯恐不亂」的對俄態度,讓普京無法再一廂情願地表達對西方的好感。相反,普京在選前發表的綱領性文章《俄羅斯與不斷變化的世界》中,就俄羅斯與美、中兩國的關係給了一個清晰的判斷——「俄美兩國夥伴關係尚未穩定」,「俄需要一個繁榮而穩定的中國」。

普京態度的轉變,是否改變了他一貫親西方的態度,還是一時權謀,讓西方重視俄國在世界權局中的作用,而重視俄國的存在,從而爲俄國謀取戰略機遇,就看美國伸出橄欖枝後普京的反應了。

不過,如果俄國真的奉行「中國是風,俄國是帆」的經濟戰略,那麼不管普京的真實想法是什麼,一旦中俄之間發展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經貿關係,中俄的關係再壞也壞不到那去,美俄聯手抗中的情況,就肯定不會出現了。

****** 作者:朱易,《國際日報》總編輯,曾任教於中國中南大學;著有《活出不平凡——現代西方十大品格典範》(培根文化出版社),《美國長春藤大學校長演講集》(主編)(江西人民出版社),《教會發展大趨勢》,《重回安提阿教會》,《從爲奴之家到應許之地》(山行文化出版社)等。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