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易:一場祈禱與經濟復蘇的爭論 編輯室 2011年9月19日星期一 上午9:51 德克薩斯州州長裏克 佩里8月6日率3萬民眾,祈求上帝幫助解決美國面臨的種種問題。這次活動名為「回應」,共持續了7個小時,吸引了約3萬民眾,並通過網路和廣播在全美播放。 佩里在祈禱儀式上說:「和你們一樣,我深愛著這個國家。感謝你們來參加祈禱。上帝,我們的心為美國而破碎。我們在市場上看到恐慌。我們在政府大廳內看到憤怒。作為一個國家,我們已經忘記誰創造了我們、保護我們、賜福我們。」另外,他還呼籲基督教徒們祈求上帝解決美國國內問題。 當下的美國經濟可以說是處於最困難的時候,國債信用評級首次被降級,在外有兩場戰爭,而國內失業率9%以上,民眾對國會的肯定達到歷史新低,這個時候有更多的美國人祈禱,在這個基督教文化的國家應該是不奇怪的,但作為一個政治人物,作為下一屆總統的角逐者,佩里所發起的祈禱大會,當然會成為一個政治事件,而順帶地把祈禱也引進了議論之中。 持反對意見的有紐約時報的專版作家Frank Bruni,他在他的專欄中寫道,當我們要來解決國家的經濟問題時,信仰與禱告不但沒幫助,反而是個障礙。 Bruni此話一出,立刻引來熱烈的爭論。由於美國的立國先賢們在信仰上的堅持,因此,在美國歷史中留下了許多國家領導人帶領民眾祈禱的例子。因此,這場爭論涉及到美國的歷史,經濟的本質,而不僅僅只是個信仰的實踐問題。 有人認為,與自然災害不同,經濟一團糟被認為是人為的疏失造成的。當然就得有人來收拾,這不是超自然的事件。在資本主義制度之下,經濟衰退,尤其是象這次的經濟衰退,顯然是由於資本家的貪婪及政客的愚蠢所造成的。經濟衰退不是上帝造成的,那麼向上帝祈禱,就不見得有效。 更進一步地,許多美國民眾只有自己方便時,或是碰上危機時,才會上教堂敬拜上帝,並祈禱上帝的拯救,但當他們一走出教堂,他們又回到了一切自己做主的狀況。那麼在周日崇拜中的祈禱,與周間的以自我為中心的行為之間,似乎並沒有多少關聯,祈禱會有用嗎? 雖然我們都可以理解在困難時期,人民都希望有神奇的力量,可以用一句話,在一瞬間改變狀況。祈禱也許是改變的開始,祈禱讓美國人重新審視自己與上帝的關係,重新認知生命的本質。 至於有人認為祈禱不但沒有幫助,反而是個障礙,是因為當政治人物介入到民眾為國家的大事一同祈禱時,這件事本身就成一個政治事件,也許就是事情複雜化,因此,所謂成為障礙,並非指祈禱會阻礙經濟復蘇,而是指如果政治人物利用這件事,或許將阻礙經濟的政策的制定及選擇,從而阻礙經濟的恢復。 【朱易,本報專欄作者,曾任教於中國中南大學,並組織基督教信仰與文化報紙侍奉美國華人社區,現任《國際日報》總編輯。著有《活出不平凡——現代西方十大品格典範》(培根文化出版社),《美國長春藤大學校長演講集》(主編)(江西人民出版社),《教會發展大趨勢》,《重回安提阿教會》,《從爲奴之家到應许之地》(山行文化出版社)等著作。】 專欄文章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報立場和觀點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