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冷的美朝關係有回暖可能嗎?

12月20日的洛杉磯時報在頭版的顯著位置上刊登了一幅北朝鮮婦女在悲痛地哭泣的圖片,圖片的說明是:平壤的婦女在聽到金正日逝世消息後痛哭,而在華盛頓,最重要的,是如何限制北朝鮮的核武及導彈生產能力。動容的畫面與冰冷的圖說形成強烈對比,這正好是美朝兩國關係的現狀的真實寫照。 對美國外交界而言,朝鮮是最富有戲劇,卻又是事情最沒有進展的地方,從1950年代初的朝鮮戰爭開始,就是如此。每一次美國似乎都看到了解決朝鮮問題的終點,但最後還是回到了原點。每一次美朝之間關係取得的改善後,又會因爲另一個的危機打破新的平衡,最後又回到原點。 克林頓當政時期,克林頓努力緩和美朝關係,似乎正朝著美朝直接對話的方向移動,但小布什上臺後,朝鮮被劃爲「邪惡軸心國」,一切又回到了原點,隨後朝鮮的炸毀核反應塔,讓美朝關係向前進了一步,但後又有天安號事件,炮擊延平島事件,美朝關係又回到冰點。 奧巴馬的對外關係中,美朝關係並非是重點,美國也不著急於改善美朝關係,奧巴馬和希拉裏更在意於美國的盟國強化軍事上的關係,美國似乎想留著朝鮮作爲美國重返亞洲的最好理由,日本韓國由於懼怕朝鮮,只有更緊密地與美國抱成一團,這就更有效地形成對中國的限制態勢。美國的外交政策向來是胡蘿卜加大棒美國並不把外交活動中雙贏作爲外交目標,美國關心的只是美國的國家利益。這一點在美國對待朝鮮上,尤其明顯。 金正日的去世,讓美國對朝鮮失去了把握,希拉裏提出希望朝鮮能和平穩定地過渡,說明美國對未來的關係發展,既有所期盼,也有所憂慮。金正日向來要求與美國直接對話,但美國卻不願意,因此美朝關係一直是處於停頓狀態,如今朝鮮有了新的領導人,其外交政策守舊或革新都有可能,因此未來美朝關係處於冰冷,還是回暖,也是都有可能,如果美朝關係能出現回暖,又將牽動東北亞局勢的變化。 ******** 作者:朱易,本報專欄作者。曾任教於中國中南大學,現任《國際日報》總編輯。著有《活出不平凡——現代西方十大品格典範》(培根文化出版社),《美國長春藤大學校長演講集》(主編)(江西人民出版社),《教會發展大趨勢》,《重回安提阿教會》,《從爲奴之家到應許之地》(山行文化出版社)等著作。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