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中推"长衫革命" 迫令圣士提反暂援直资申请

风雨中推「长衫革命」 迫令圣士提反暂援直资申请
家长和校友将"直资价钱牌"剪断,要求校方承传有教无类的办学传统。 (图﹕苹果日报)
校友﹕ St. Stephen's is not for the rich﹗

圣士提反女子和圣保罗两所中学计划转为直资学校引起广泛讨论。家长、教师、旧生、学生,以至社会人士均踊跃表态。圣士提反女中更掀起雨中示威游行,抗议声浪之大,实属罕见,现回顾该校的反直资运动始末。

今年3月,圣士提反研究于2015/16学年由资助学校转为直资学校,并成立直资筹备小组。在4至5月逾20场咨询会中,校方表示学校转制后将有足够资金兴建新教学楼,并会增聘教师作小组教学,并承诺考虑家长的负担能力,将中小学学费设在合理水平,以及拨出两成学费收入为奖助学金,确保基层学生有机会入读等。

咨询会获校董会副主席、前环境运输及工务局局长廖秀冬,以及前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马时亨等站台,他们表示本港教育制度千疮百孔,所以必须转制,确保学校自主办学。可是在首日家长会中,就有近四分一小学生家长举手反对,认为转制后学费是现时的廿倍,令基层和中产难以负担,又批评校方违反08年不转直资的承诺。 到了5月,由家长组成的"反对圣士提反女子中小幼学校转直资跟进组",去信政务司司长林郑月娥、教育局局长吴克俭及立法会议员等,表达反对学校申请转直制。跟进组不满4月中的咨询会时间太短,资料不足,而且校方过度推销转制的好处,有欠中肯。 另一方面,一群反对母校转制的校友组成"圣士提反女子中学旧生直资关注组"。他们在校方举办的校友简介会表示,转制后的小班人数与现时的并无分别。而且一年3.6万元学费超出一般家庭的负担能力。他们又质疑新大楼开支逾两亿,而且篮球场、图书馆等与现有设施重叠,效益存疑。

到了5月,校友向教育界立法会议员叶建源求助。而叶建源在多次传媒访问中表示,再有津校转制会增加教育的贫富悬殊,造成富孩子才能入读名校的现象﹔而全港直资中学学额占总学额 12.3%,但中西区的比例达22%,导致区内基层的选择越来越少,所以他将向教育局提出口头质询。

6月2日,家长和校友合力发起"长衫革命"。85年前,出身显赫的圣女提反女生,香港首位女立法局议员李曹秀群认为学生不应因穿锦衣华服或粗衣麻布而有不同待遇,因此设计蓝色长衫校服,奠下圣士提反提倡平等教育的基础。旧生慨叹今天长衫犹在,校方却推翻百年办学理念。她们与一众家长他们高呼"有教无类",并以剪刀为学校与"直资价钱牌"一刀两断,希望校方记得数年前斩钉截铁说过的一句话:St. Stephen's is not for the rich(圣士提反并非为有钱人办学)。

两名女儿均是旧生的庄陈有称学校于1971年开始取录失明学生,后来再收失聪学生,令他深深感受到学校推动平等的精神及传统。他又指学校有多年成绩基础,不明白学校为何会失掉信心,认为转直资才能维持水准。

现于中大修读新闻与传播系的旧生廖淑华,她表示03年家境不佳,母亲收入不稳定,幸而有机会入读圣士提反。她相信基层接受优质教育可向上流动,希望母校继续给予女孩life-changing(改变人生)的机会。

与此同时,圣士提反附属小学家长李启中去信教育局,质疑校方咨询幼稚园家长的做法。他认为幼稚园与附属小学无直接取录关系,校方咨询会却有三分一针对幼稚园家长,他怀疑校方企图淡化中小学反对意见,伪造民意。

经过一轮抗争,校董会于6月24日让步,将持分者问卷调查由7月延至适当时间举行,同时把计划于8月17日的校董会投票延期。但是,校友成员廖淑华和陈家希认为,校董会在最繁忙的开学阶段再推直资方案新资料,老师根本无暇消化相关方案。

到了7月7日,关注组进一步发起"守护圣士提反,向转直资说不"绕校一周游行。活动开始前,学生宣布她们于7月2日举行的校内投票结果。她们表示,即使校方告诉她们若不转制,学校可能变成CMI (母语教学),甚至将讨论转直资的网页删掉,反对学校转制的比率仍逾六成,可见学生们懂得分辨是非。

当天3时有近200名校友、学生及家长,身穿校服长衫或蓝色上衣,在雷声风雨中从列提顿道向高山步行,踏过水沟,最后绕着学校走圈,边走边哭。当中圣士提反创校一曹善允的孙儿曹礼,以及已故建筑师周启谦的后人周淑娴也在游行队伍当中。61岁的曹礼对校董会一意孤行感到伤心,又说当年祖父为了令香港女孩有机会接受教育而创校,怎料曹善允死后60年,圣士提反变质了。

雨中游行后,反对声浪更加强烈,迫使校方于7月中成立五人专责小组再研究转制。纵然专责小组成员均支持校方转制,被质疑其中立性,但小组仍顺应民意,于8月19日向校董会提出暂援申请。圣士提反转直资风波就此暂告一段落。

让世界听见基督教的声音

你一次性或持续的支持,能让任何人都能免 费阅读《基督日报》的所有内容。

⽀持优质基督教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