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座一连两天进行,共有五场讲座,讲题范围包括健康教会、同工、执事的配搭、队工建立、主任牧师的角色等。第一天更有9个不同题目的工作坊,由同工详细分享恩福各部门工作。
首场讲座中,苏牧师表示成为"健康教会"比成为"大教会"更重要:"有质的教会远比一所永远不能近距离照顾会友的大教会更好。"
他分享曾牧养教会中最令他自豪的不是近万人的恩福堂,而是一所200人的美国华人教会。当时苏牧师夫妇二人在超级巿场、公众地方每遇到华人就盛邀他们回家吃饭,再与他们查经,这样以福音性查经的方式开始将人一个一个牧养,从而建立了200多人的教会,平均每30人便有一位全职传道人,是有质的教会。"别希罕人多,最重要的是会友的生命是否落实地扎根。"
苏牧师又以圣经原则举出"健康教会的特色"及"不健康教会的病毒"如下:
"健康教会的特色":
1. 以大使命为依归 2. 高举神的话 3. 同心合意兴旺福音 4. 有生命的、活泼的敬拜 5. 弟兄姊妹有密切的相交生活、埋身的关顾 6. 全面的发展:老、中、青、少、幼、单亲等 7. 生活化的释经讲道 8. 具体、有信心地不断祷告 9. 全民皆兵 10. 传道人长期委身
"不健康教会的病毒": 1. 牧人与牧人"狗咬狗骨" 2. 牧人与头羊 (参与教会年资长的会友)相争,分党分派 3. 牧人与羊纠缠不清,彼此相害 4. 教会领袖其身不正,属灵生命短椿 5. 传道人不务正业 6. 传道人频频转变 7. 讲坛没供应 8. 传道人、长执及信徒不以传福音为优先 9. 传道人、长执道德见证坏版绊倒人、教会惧怕及不敢纪律处分犯罪信徒 (教会负增长、不增长因素) 10. 守关不稳,缺乏有系统之门训及栽培 11. 领袖缺清晰目标、方向、成长路 12. 开会频密:会而不议、议而不决、决而不行 13. 洗礼、转会没有质检 14. 对组长、主日学教师、团契导师没有提供系统训练,质素没有监控
苏牧师说,如发现自己教会有病毒,便要想如何消毒和清毒,并连根拔起。
答问时间参加者提问踊跃,不少教牧同工关心队工和人际关系,亦有关心在忙碌牧会工作中如何分配时间的问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