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梗有一間喺左近」 服侍流露愛心
本港數間基督教機構組織包括教會關懷貧窮網絡、禧福協會、工業福音團契、城巿睦福團契、新福事工協會等 已組成網絡,火熱籌備「食物銀行」事工,幫助教會搖身變成「愛心糧倉」,透過短期食物支援服務貧窮人。禧福協會總幹事劉達芳透露現時加入計劃的教會已有30多間,正待更多教會參與,盼望實現愛心糧倉能像便利店一樣「梗有一間喺左近」的夢想。
劉達芳博士周一在教會關懷貧窮網絡主辦的一研討會上介紹了這項教人興奮的事工。她表示香港教會一直在貧窮人中做了很多少為人知但富有意義的工作,她甚至想到在布置出貼上「教會關懷貧窮網絡愛心倉」的大貨車,讓人知道教會所作的,會對教會產生好感。
她說,不少需要綜援的人士到社署望而卻步,是因感受到未受尊重,甚至人格被踐踏。「我們不是視他為一個『個案』,而是一個人。在愛心糧倉我們設有小小的圖書櫃,讓跟著媽媽的孩子可以安靜在那裡。我們可以招呼他坐在沙發上,讓他吃點糖果,這種做法很奏效。」擁有多年服侍基層經驗的禧福、工福、新福等機構有不少經驗可以分享。
特許經營製造「嘜頭」
網絡參照便利店特許經營的模式,將「愛心糧倉」作成一個「嘜頭」,幫助有心的教會加盟。加盟教會分為幾個層次,「核心成員」負責督導教會運作愛心糧倉,「派發教會」設食物倉、審批個案、派發食物及跟進服務受眾;「合作教會」將轉介有需要人士到派發教會領取食物,並恒常跟進探訪;「支持教會」則提供金錢物質等物資。
突破教會四堵牆 委身參與
劉博士表示作為「派發教會」,必須承諾會動員信徒突破教會四堵牆,進入社區接觸貧窮人。每間「糧倉」每周最少開放三節、每節至少兩小時,每周最少接待10人。每間教會必須招募3至5位義工委身一年,每周服務3小時。義工要接受「助人方法」訓練,與受助者維持長期關係,以致能將受助人帶進教會,得到福音。而加盟的教會更須有一人負責督導食物銀行的運作,亦需接受統籌者訓練課程。
她又透露現時加盟愛心糧倉的35間教會裡有5間是基層教會,缺乏資源,所派出的義工中亦有2人失業3人領綜援。她認為這些教會有容易接觸服務受眾的優勢,因此資源較多的教會可以與他們更好地配合,服侍貧窮人士。現時缺乏「愛心糧倉教會」參與的包括黃大仙、九龍城、觀塘、南區、葵涌、青衣等地區。希望更多教會能參與。
為了讓教會更了解「愛心糧倉」的構思、運作及詳請,網絡將於4月17日下午三時假九龍旺角塘尾道50-52號裕耀工廠大廈7樓舉行交流會,並開放禧福的「愛心糧倉」供參觀。
去年年中為止,香港有12個社會福利機構及教會團體在全港61處設有食物銀行,這些食物銀行以免費供應一至兩星期食物為主,包括基督教家庭服務中心、保良局聖雅各福群會、聖公會東涌綜合服務、工業福音團契、香港新移民服務協會、香港婦聯等。
相關新聞 「金融海嘯下基督徒的行動」研討會昨舉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