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九至零九——堅持的理由」研討會昨晚舉行

多個基督教團體反思「六四」事件

「八九至零九——堅持的理由」研討會昨晚舉行
多基督徒團體合辦六四廿周年研討會,吸引不少人參加。(圖:基督日報/陳麗斯)
「八九至零九——堅持的理由」研討會昨晚舉行
蔡醫表示不能忘記歷史,但卻要學會以寬恕忘記歷史所帶來的悲痛。(圖:基督日報/陳麗斯)
「八九至零九——堅持的理由」研討會昨晚舉行
不少年青年人士參與研討會,當中亦不乏發言者。(圖:基督日報/陳麗斯)
多個基督徒團體合辦「八九至零九——堅持的理由」研討會昨晚舉行,多角度反思八九民運所帶來的影響。時逢六四廿週年,研討會早告額滿,全場滿座。研討會開始後不少人士仍陸續進場,連會場中間通道地上亦坐滿參加者。

曾參與「六四」事件新聞工作、並於06年被中國以間諜罪被判入獄,引起國際社會及港人廣泛關注的資深新聞工作者程翔首先發言。他表示八九民運事件史幫助人類結束了共產主義在世界統治的歷史,天安門事件對柏林圍牆的倒下,以及蘇東社會主義崩帶來鼓勵及推動作用。但他說雖然六四事件對世界民主歷史有一定貢獻,但是中國自己百年的民主社會大夢卻仍未完,因此仍要繼續紀念六四,推動努力實踐國家民主夢。

城大公共及社會行政學系副教授葉健民博士則認為,六四事件對中國公民社會的發展亦有正面影響。他指出特別在92年後中國國企改革進一步走上巿場主義改革不歸路,不論是媒體巿場主導,還是法制上行政訴訟化,均令公民社會空間漸漸擴大,國家難於隻手控制。而六四事件展現了人們無畏挑戰政權,超越個人利益的美好道德力量,促使人更努力實現公民社會夢想。

嶺大政治學系副教授王耀宗說,中國民主何時出現目前難以預測,不過環保、汶川等民間公民團體以及非政府組織越來越多,加上香港和外國傳媒關心都是大陸步向民主的有利力量。他認為要爭取中國的民主,可先在爭取公義的社會和人自由等方面著手,則有望達到民主社會。

基督信仰看六四

中大崇基神學院兼任講師胡露茜以信仰角度去看八九民運。她表示,六四事件中學生運動被判為反動運動而遭到鎮壓,與耶穌基督被加以無有的罪名,受到十字架的酷刑如出一轍。她表示信徒可從耶穌基督身上看到復活的盼望。她亦看到余杰等中國知識份子崛起,單純、天真、誠實地爭取民主自由,令她看到中國有盼望。

香港基督徒愛國民主運動主席蔡元雲醫生表示,堅持紀念六四的原因是一個人不能忘記歷史,否則良知受蒙蔽,失去自己身份。但他同時亦表示,人心都想迴避並忘記六四黑暗的一幕,但卻無法淡忘。但只有真正的寬恕才能帶來真正的忘記,而寬恕要做到四步:首先誠實面對自己,承認「我受到了傷害」,然後承認「我裡頭有恨」,進而讓自己流淚得到醫治,從而達到寬恕。多年投入青年工作的蔡醫亦鼓勵年輕人讀歷史,尋找「我是誰」,並誠實地面對歷史。

研討內容引起不少與會人士熱烈迴響,積極發言。發言者中不乏年青人。

「八九至零九——堅持的理由」研討會為多個基督徒及天主教團體合辦的「六四」廿週年紀念活動之一,其他記念活動包括將於26日舉行的六四祈禱會、31日舉行的愛國民主大遊行,以及參與6月4日維園的燭光悼念集會等。

相關新聞 六四廿周年 蠋光祈禱會延續民運夢 「六四後」年輕一代:我們可以作什麼﹖ 湯漢主教鼓勵信徒為六四禱告 28位華人基督徒聯署為「六四」發公義呼聲 「六四」廿周年 基督徒支援愛國民主運動發起聯署及中國主日 香港教會以影像、研討追憶「六四」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