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潔會永光堂:對青年人要「教」也要「管」 編輯室 2010年7月13日星期二 下午2:39 基督教五旬節聖潔會永光堂以獨特的青年牧養策略著稱。在上周五晚一青少年牧養研討會上,永光堂主任黃月英分享了永光堂對青少年牧養的看法。她表示為了幫助青年人內化信仰價值,建立生活習慣,永光堂不單「教」,更要加上「管」。 黃牧師分享牧養「90後」青年有幾個向度。首先要加強他們內在的承載力,建立他們屬靈上的自我認識,明白自己在神裡面的寶貴身份。在情緒處理上,鼓勵他們發出內心的痛苦和呼喊,藉此幫助他們將自己交託給神。此外幫助他們內化信仰價值,這從幫助他們建立生活習慣開始。 父母的權威「破產」 教會需要一點點「大佬文化」 對於如何幫助青年人建立信仰性的生活習慣,黃牧師主張不能單靠「教」,更強調要「管」。她形容青年人像快要掉下懸崖的人一樣,不能光呼喚他們不要掉下去(教),更可能需要加以厲聲的喝止(管),否則他們可能要承受極嚴重的後果。 以青少年交往拍拖的事為例,永光堂禁止中五以下的少年人拍拖。雖然這類嚴格的做法未必為所有人接受,但黃牧師表示現今父母的權威「破產」下,教會需要一點點「大佬文化」,在青年人未能明白時督促他們服從去作,藉此幫助他們建立信仰的生活習慣。 對於這一點,前任主任伍山河牧師05年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牧養」的目的是建立弟兄姊妹的生活品格和靈性的向導,對少年人來說,少許的紀律是需要的,這樣可以幫助他們逃避少年人的私慾。他表示:「過往的確有人因為這個規例而離開,但同時因這規矩留下的人更多。」事實上永光堂如此家長式的紀律牧養方式只用在少年會友身上,對其他年齡群體則不然。 教會籌錢出力助「90後」信徒擴闊生活視野 黃月英牧師又認為,教會幫助青年人擴闊生活視野是另一個牧養向度。特別在暑假期間,教會像家長一樣為他們費盡心思,度身訂造有意義的假期。 她表示,教會為少年人提供工作的實習機會。教會聯絡十多位老闆,讓「三失」(失學、失業及失望)的青年有實習機會。教會為他們找資助金,讓他們以每月3千元的薪金工作,而公司老闆則提供公積金及飯食。 為免家長誤會教會勾結商人把年青人當作「廉價勞工」,教會會與年青人、家長及老闆三方面簽署合約書,並教導青年人要有好的工作態度,要求家長合作幫助青年人——包括督促他們起床返工及培養早睡習慣等。而整個實習過程有導師跟進。 她說:「教會不能坐在那裡,吸引青年人過來玩,這樣不行。講玩的話,教會怎能及得上外面的花花世界好玩﹖」 除暑期工安排周到外,教會亦讓青年人到其他堂會進行短宣,讓他們有更多發展機會。 教會增長急劇引關注 五旬節聖潔會永光堂於77年建立,原址於五旬節聖潔會永光書院裡。1978年五山河牧師接管時只有20多名會友,經費只有68元。伍牧師將教會傳道策略指向中學生,銳意培養一班教會菁英,結果經多年發展,在93年會友已增至2000人,更在2001年建成新堂,成為香港最大型的基督教堂之一。 有學者曾對永光堂的牧養作式作過研究。葉松茂博士在《101間香港教會的經驗分析》一書提到02至03年走訪永光堂所得,是當時永光堂有200至300名助導,「最懶」的每星期都會給每位少年人打至少一次電話。葉博士的經驗亦發現,每周密切聯絡青年人的「愛的具體表達」是最能將青少年留住的方法,而他認為做到這點「紀律」是關鍵所在。 相關新聞 「90後」青年具獨特性 令牧養「有難度」 青年牧養者分享寶貴經驗: 「九十後」需要接納和擁抱 談教會牧養和發展策略——五旬節聖潔會永光堂經驗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