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了當時書信的格式
他指出保羅書信有幾個特色。他表示一般書信以問安開始以維繫與聽眾的關係,但保羅書信不是這樣,如《歌羅西書》的開始就為信徒的成長而感謝神,在說話裡並不關心自己與聽眾的關係,而是擔心聽眾與上帝的關係——改變了當時一般書信格式,直線的關係(vertical)已改變了平線(horizontal)的關係。
信的目的是代表作者的同在,因此作者的「不同在」在書信中是重要的課題,這是此文體需要的內容。但《帖撒羅尼迦前書》一直講述耶穌再來而非保羅自己再來,明言「我是否來並不重要,主再來才是重要一環,他的同在比我同在重要」。他指出:「因為『再來』與『同在』是書信格式的要求,但保羅改變了。」
保羅的倫理篇
《歌羅西書》三章介紹了恩典與倫理的觀念。值得注意的是第二章剛指責了教會訂立不少與世俗相類的規條,到了第三章卻提出三大與家庭有關的規章。
耶穌是主
鮑牧師指出保羅提出的倫理並非普通的倫理觀。他說:「《歌羅西書》是最重要談及基督論的經文,為什麼要講人間權力所在﹖異端是傳講另外的權威存在,因此保羅生氣,並強調除耶穌外沒其他權威存在,因為他是萬有的主。」他由此點出發探究歌羅西書為何在第三章轉而講述地上的權柄。
鮑牧師分析第三章提出了——妻子與丈夫、兒女與父母,以及奴僕與主人的三大關係的原則。他表示此處保羅使用了當時著名的「家庭規章」的體裁,當時希臘、猶太、羅馬的哲學家都認為「一家之主」中父親作為「主」去治理家庭很重要。但保羅提出的倫理規條卻打破常規,強調無論是作妻子、作兒女或作僕人都是為主基督而做,著實是將家庭規章作個大改變,「保羅想說:『真正主權的不在我,不在丈夫,而是在主自己』,偉大基督論的用詞在家庭中仍用得著,表明家庭以耶穌基督為主。」
感恩的敬拜
從這角度理解保羅所寫的家庭倫理時,便能明白3章及4章保羅不斷寫「感恩」的原因:「(保羅)感恩耶穌是主,好處不在你以外。這裡的感恩不是出於禮貌,而是對神主權的回應。」
生命的主
鮑牧師亦向大家指出三個關係在鋪排上有值得注意的地方,前兩個關係只用了三言兩語交待,而主僕關係的解釋明顯更詳盡。他強調原因並非保羅支持奴隸制度,而是為向教會說明如何作耶穌基督的僕人。他表示歌羅西書主要講基督論,前半經文清楚地講明耶穌是主,因此下半經文把另一半講明——教會如何作神的奴僕。參考家庭規章的話,教會就能知道如何作主的僕人。
《西》裡的問安亦能明顯滲透出耶穌是主的訊息。信中稱重要的教會領袖推基古為「忠心的奴僕」,教會創辦人以巴弗亦稱作「基督耶穌的奴隸」;反之原本是奴隸身份的阿尼西母卻稱之為「親愛忠心的弟兄」,從這裡明顯可見稱基督為主就是稱自己為奴隸的訊息。
啟示文學—啟示錄
對於《啟示錄》,新約的啟示文學,鮑牧師亦給予了扼要的講解。
不少人以為啟示是指明將來的事,但鮑牧師澄清啟示文學不一定啟示將來的事,亦會啟示今天存在但人看不到的事,例如聖靈會啟示今天教會的真像。他解釋,啟示文學多是跟時代受苦或被壓群體的說話,當時猶太人受苦時出現很多啟示文學去解釋苦難的問題:「縱然你今天看不到神同在,但你可以望天,看到神同在;或望窗外,看到基督再來。」藉以慰藉受苦的心靈。
他指出,啟示文學更是對今生的回應,教人望見將來時能思想今天當怎樣生活。他以《啟示錄》四至五章為例子說明。經文記述約翰在天上見到與羅馬宮廷相似的寶座,他下拜並說:「我們的主,我們的神。」鮑牧師解釋:「受苦的教會是主權的群體,誰話事﹖逼迫我們的人話事嗎﹖人逼我們稱他為主為神時,約翰見到寶座,並說:我們的主,我們的神。到第四章指明你配得尊貴是因為你創造萬有,此處清楚指出所敬拜的不是羅馬帝皇,而是耶穌自己,或父神自己。」
《啟》二至三章有著名的給當時教會的七封信。鮑牧師認為論格式的話它們更是七封「聖旨」。當時羅馬君皇利用聖旨來統治廣大的領土,而聖旨有「我知道」的格式,藉著帝皇說「我知道你」去警示人:「你要小心,因為我可賜福予你,也可毁滅你」,而給七個教會的「聖旨」亦充滿了「我知道……」,並揭示了當時教會的光景,讓人看到教會並非正邪分明,甚至有部份已屬撒旦一黨,警示教會要自我省察。
漢語聖經協會2012年講座系列
「話裡藏真教牧研討會—從聖經文體到信息宣講」是漢語聖經協會2012年《聖經‧新漢語譯本》的講座系列,鮑博士正是新漢語譯本新約的主編。此講座系列除了講解如何透過認識傳記、歷史、書信及啟示文學四個文體,幫助教牧找出經文隱藏的主題訊息作宣講外,亦同時設答問時間,與在場教牧交流有關聖經文體與宣講的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