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將近退休的崇基學院神學院院長盧龍光牧師難得分享他的牧職感言,並不吝與一眾後輩分享他的人際關係心得。
盧牧師初出茅廬時有個幹事不理睬他,原來他是牧師的親信。盧牧師深知那人不理睬他是因為怕他給很多工作。雖然對不理睬自己,但盧牧師每次都主動叫他,如此十多年,直到後來盧牧師名字漸漸響噹噹時那人才開口跟他打招呼。
盧牧師說:「傳道人不要自卑,今天我們服侍的是上帝。我們是僕人,服人有多難呢﹖他們是天使,訓練我們牧養的生命、靈命及溝通的技巧。這個態度令我三十年來能走到今天。」
面對牧者身邊的人際衝角力時,盧牧師有幾點建議:
1. 這個世界是「力的世界」,創造亦是「力的創造」,因此人際的角力不單發生在教會,在家裡及整個世界都存在。「(作為牧者)別動物性地反應,別人一罵,你就情緒出來。別人生氣了要反省背後的原因,並認識對方。」說到「認識」並不是憑表面看別人對待自己的表面態度:「所謂認識不是看表面:對你好的人不一定真的好,對你壞的也不一定壞。」
2. 明白「力」的必然關係。他指出「角力」不要你死我活,你贏我輸的關係,而更可以「借力」、「卸力」最後達致「合力」。
曾有人針對盧牧師,他就與其他同事飲茶,借機了解那人針對自己的原因,最後與原本針對自己的人成了好朋友,這是借力。而「卸力」則是找到與對方之間的「共同敵人」。以因怕增加工作量而不理睬盧牧師那人為例,盧牧師不單沒給他更多工作,還分擔了他的工作量,就像《聖經》說的原則:你餓了,我給你吃,最後化敵友,一起合力事奉神。。
盧牧師總結說:「(處理人際關係)都是『力的轉移』。過程中為別人著想,像『穿他的鞋』一樣為他去想,否則只能光生氣卻毫無辦力。所以要記得借力、卸力及合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