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播放當年學生運動及六四事件的錄像片段後,全體默哀悼念死難同胞。又有青年信徒用話劇的形式,表達比起國家經濟繁榮、外面的昌盛,更希望看到人的心靈能得到自由、人們都能自由地紀念死難者的訊息。
年屆八旬的李清詞牧師雖年事已高,仍堅持每年出席祈禱會。她提及當年學生的絕食宣言:「死亡決不是我們的追求。但是如果一個人的死或一些人的死,能夠使更多的人活得更好,能夠使祖國繁榮昌盛,我們就沒有權利去偷生。」如此的愛國品格令人震憾,認為反照今天香港滿街被父母寵壞的學生,希望他們亦能有如此的品格情操。
她表示雖然面前仍是未分清黑白,但在灰色之中仍堅持信靠主,並對下一代懷著希望,盼中國能打開自由之路。
蔡元雲醫生喜見年青人參與紀念的活動。他以學民思潮的青年人為例,欣賞他們有思考力,向不公義的事所作的控訴擲地有聲。但他認為發聲要有充份研究,並要有行動,言行一致,否則只能說是發出「噪音」而不是值得聆聲的「聲音」。
與會人數約60人,明顯較往年為少。參加人數寥寥反映教會堂會關注度甚低,信徒反應亦不大。發起人之一的蔡元雲醫生呼籲牧者、老師及家長鼓勵年青人關心歷史,積極參與聯署等紀念活動,在場又派發光碟供了解事件。
基督徒愛國民主運動將於6月4日當天在《明報》刊登聯署禱文(全文按此:「六四」24周年紀念禱文:祈求悠悠中國夢),盼望以禱告表達基督徒對六四事件的心聲,喚起更多人對歷史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