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肯定掙扎 接納他們
他單刀直入指出現今職青的負面特質:他們工作繁忙勞碌,過份熱愛工作;他們極愛上網,不顧私隱;他們社交頻繁,且男女界線模糊,甚至對曖昧關係毫不抗拒;他們個人主義強烈,勇於抗衡,不懂妥協;他們重視消費,即便背負卡數仍堅持要換手機,但工作時一遇挫折就放棄。
這屈偉豪指出,職青面對著人生的挫折掙扎,不論是教會還是為人父母的,都要嘗試對職青給予肯定和接納。職青的文化和想法與過往很不同,比如說他們不講求「慳儉」,如果用以往那一套思想去判斷他們,這是完全不能「接軌」,無法溝通。因此應探索他們的文化、尊重他們的個人想法,以及接納他們在非「碌爆卡」情況下花錢這些與上一代有別的消費觀念。
他又表示父母應多加鼓勵、肯定及欣賞青少年,減少對他們的束縛。他以香港一個「虎媽」為了讓年僅兩歲的女兒學會1800個英文生字,而把屋中所有東西貼上英文標籤為例子,指出這很容易把青少年培育成「外表惡,內心卻很脆弱」,少少挫折就一蹶不振,因此正確做法應是給他們鼓勵及空間發揮創意,並嘗試欣賞他們。
教會方面,他認為應善用和留意資訊,盡可量使用一些如臉書、Whatsapp等社交工具去為牧養職青作出深入交往,從而幫助他們走出困境。
指引正確生活態度
單單肯定和接納難以切實幫助青年人,屈偉豪博士認為正確做法應是在教會、團契及小組開設一些講座或小組討論等,幫助他們理解生活的教育,如人生及理財等,以信仰價值觀建立他們他們婚姻觀、對親子管教的方式、如何管教子女,甚至如何選擇學校等等。
他又談及分享成長經歷及開設特殊講題的重要性,說:「帶著成長的傷痕往往會對日服侍及屬靈追求會造成障礙,因此教會應要有個人成長團,幫助職青了解原生家庭,並為他去祈禱,舒解成長當中遇到的傷痕。除此之外,教會應為一些有特殊需要的職青開設講座服務,如一些關於如何忘記婚外情的婚姻講座,滿足他們的需要。」
對於這樣牧養講座的設計,屈偉豪博士強調要合乎平衝原則,當中包含了內容與過程、對像與目標、手段與目的、片段與系統、專業與群眾及現存或新增五方面的平衡,缺一不可。
培育關係 加強連結
屈偉豪以「種花需要澆水,養魚需要餵養」來比喻婚姻中的夫妻,僅靠拍拖那幾年的親密來維持關係是難以「食老本」。他指出要牧養職青的家庭,就要訓練他們為這段婚姻關係付代價和栽培,並加強溝通和結連,從而增進彼此了解,減少生活上的磨擦。
他認為聚餐是最好的溝通機會,應盡量鼓勵他們一起「吃家庭飯」。他指出2011年,有國外大學做了一個追蹤研究發現,一起吃飯的家庭,家庭的凝聚力和愛心歸屬感很強,而且是一生的親密。研究亦指出,這些家庭的子女的人際技巧和智能發展皆比那些分散吃飯的家庭發育得好。
但他卻反對坊間一些書籍只強調夫妻間的心靈溝通和觸摸,他認為把溝通的門檻設定得太高,往往是不利,甚至嚇怕夫妻任何一方,因此他提倡「有偈計就得」,若夫妻間甘心樂意花時間去溝通,即便是小事,也有助維護婚姻關係。
而教會方面,他提出可安排一些「浪漫之夜」的機會,讓他們能單對單相處,加強溝通,如可設計一張「購物單」,讓夫妻一起購買,令丈夫能明白妻子日常買東西的辛苦,從中學會體諒對方,而不一定靠查經才可解決問題。
與此同時,兩代的姻親關係也是屈偉豪博士十分看重的一點。他說:「夫妻間對於恩親交往應慎言,盡可能避免傷及別人的言語。」相反對外,夫妻要互相支持,同心聯結,彼此間要貞潔忠誠,建立健康的社交界線。除此之外,也須重視家庭靈性,當中教會就有教導他們在家中唱詩、分享聖經和作家庭、夫妻及子女祈禱的責任,讓上帝的愛充滿家庭。
面對危機:持續守望與挽回
職青的家庭問題層出不窮,若出現家庭危機,教會應抱著持續守望的態度幫助他們走出困境。
屈偉豪博士表示,職青問題中或會出現嚴重的情況,如因婚外情而被斬傷等,因此,教會應設立危機小組,專門制定常備機制,盡可能吸納不同的成員,如律師、警察及救護員等,並做到快速應變,化解危機。與此同時,既不對罪妥協,又不能在傷口上撤鹽。
他更明確指出化解一項家庭危機的核心關鍵在於了解形勢,主動約見;安撫傷痛,壓止衝動;盡量中立,相同對待;此外還要尋求解決、求助專業,相信能化危為機。
講座結束前,屈博士強調要挽回及重建一段關係需要很長的時間,因此需要持續跟進和守望,並以基督為首,信靠上帝,同心禱告。
屈偉豪博士簡介
屈偉豪博士為資深執業家庭治療師,婚姻及家庭治療哲學博士,擁有美國加州執業資格。亦具有多項專業資格,包括美國婚姻及家庭治療學會臨床會員暨檢定臨床督導、美國牧關督導及心理治療學院院士、香港專業輔導協會副院士暨顧問督導等,曾於多所大學任教家庭輔導課程,為多所輔導中心之顧問,經常應邀主講講座,並不時在電台擔任嘉賓主持,講解家庭生活要訣。
他亦出版了不書專門教授及講解家庭關係的書籍,如《網絡沉溺:家長救兒手冊》、《親親密密、尷尷尬尬---夫妻的親密與性生活》、《忙碌夫婦的親密》及《可愛到白頭---婚姻成長的契機》等等,為教育正確家庭處之道作出不少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