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教會 > 佈道牧養
傈僳族缺傳道 聖經培訓中心勝神學院
2018年05月02日06時46分 上午 Posted.
 | » 聖經培訓中心訓練傳道自存自養信徒。(圖:民族行網) | 在中國牧養傈僳族信徒困難之一是教會欠缺牧者,當地教會建立聖經培訓中心是較佳的出路。 《福音時報》訪問縣基督教兩會主席迪友堂,他指在雲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辖下的福貢縣的教會,只有6位牧師而且上了年紀,傳道人62位但要服侍300多個自然村的教會,所以教會按需要選任一些信徒擔當事奉職位如執事、婦女事工等。 至於外間有誤解,既然缺乏教牧人員,何不選拔人才送往神學院培育便可?迪友堂分析,中國基督教兩會在按立聖職方面有嚴格的規章制度,基礎條件是在正規神學院上過神學,否則不能被按立為牧師。 經濟限制教牧人才
他指出,經濟是一個難題。縱使派往出外上神學院,但福貢地處邊疆,傈僳族信徒收入十分有限,單靠教會有十一奉獻,支持一個神學生花三、四年時間讀神學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文化衝擊限制神學生發揮
另一個難題是神學生沒有服侍經驗,回到教會後幫忙不大。迪友堂指出,福貢教會曾支持同工離開怒江州出外到神學院讀書,有十多個回來但他們所學的神學知識切合不到教會的需要,例如講道時跟當地的傳統有衝突,如果所學的不適用於當地,所講的道理變成空洞的說教。
福貢教會聖經培訓中心
為了福貢教會的需要,當地各教會的信徒都支持自己培養傳道人。
迪友堂表示,縣基督教兩會同工於是建立福貢縣基督教聖經培訓中心,開設聖經類的課程,如《聖經導論》、《耶穌生平》、《教會歷史》、《講道法》和《基督徒的生活》等。還有文化類課程,如傈僳文字、愛國主義教育、宗教事務條例和禁毒防範,以及反邪教知識等。
他認為,學生在培訓中心讀了三個月後,一般會被安排到福貢當地教會講道,一邊實踐一邊學習,瞭解本地教會情況和積累經驗。這樣的途徑更能適應當地教會的需求。 |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基督日報所有。未經基督日報授權,不得轉載。如需轉載,請向本報申請。
[申請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