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会更新运动的霍安琪女士以"2004年教会普查"结果,总括香港中、小型教会概况。她说香港中小型教会数目多、人数少,资源包括经济、人手、地方等有较多限制。值得关注的是部份中小型堂会没有属宗派或姊妹堂会,较独立;人事变动的人次高;此外,有些中小堂会年期不少,然而人数仍停留在中小堂阶段,甚至有1成小型堂会自99年追到04年有收缩或停止聚会情况。
此外,两位中小型堂会的牧者—以勒浸会林少玲及善乐堂林国璋牧师亦分享了牧会的经验。
以勒浸信会合并堂会经验
林少玲分享以勒浸信会由98年9月底开始,是由两间小型堂会经过7年磨合合并而成。一间会众是基层教会,会众较年轻,另一间则有部份转业人士。两间堂会在7年里经过不少商讨、合办聚会、交替聚会后,终在黄大仙"落脚",发展成今天的中小型教会。林少玲分享说:"我自己亦是其中一个堂会的姊妹。我的建议是,因为是小型堂会,善用区内资源很重要。多年的联区活动和遍传活动我们也有参与,对我们教会传福音和培训都有帮助。"此外教会合并后,异象清晰,专心事奉儿童,终成小型堂会增长至中小型堂会。她的结论是:"神的恩典和弟兄姊妹的齐心是非常重要的。"
基督教乐善堂:认真做好神的工作
林国璋牧师为基督教善乐堂创办人,善乐堂从97年12月成立,初时只有一家三口,第一个参加浸礼的是林牧师的父亲,第二个则是他的婶婶。林牧师强调只要忠心做神的工作,堂会的大小不是最重要的。乐善堂第二年从商业大厦700呎单位搬至一楼千多呎单位,至今堂会聚会人数50多人。多年来,林牧师从不因是小型堂会而掉以轻心,反而认真做好每件神的工作:教会周刊、年刊、婚礼丧礼等等。他认为小型教会也有它的优点:"大堂会,有10个牧职己很了不起,1个人牧养百多会众;小堂会1个牧师照顾50会众,『小班教学』牧养有质素,动员力也高。"现时善乐堂不少会友擅音乐,也多次被邀在大型教会聚会演出。他鼓励小型堂会教牧继续在自己位置上努力,上帝自会祝福。
胡志伟牧师:小型堂会本身已有独特的存在价值
教新总干事胡志伟牧师亦分享,小型教会的重点与大型教会不同;小型教会重院牧式领导,会众期望参与堂会决策,对教会忠心较强。他认为小型教会不一定要变大,本身已有存在的独特价值,最重要的是清楚自己使命和定位,借外界的资源,如社区资源或自组小型教会网培以强化堂会实力等等。他又表示,数据显示小型堂会的神学生及宣教士比率上、牧养质素比大型堂会高,是小型堂会的优势。
其中参加者林俊牧师亦分享了自己到韩国小型教会的体会。他说到访两间韩国小型教会,其中一间70会友,但每一位都很有宣教异象,都分散各处布道宣教;另一间教会人数保持在30人,会友增多时马上植堂。30人的教会会友和谐相处,教会无纷争,会友灵性得到造就。这两所教会都打开他的眼界,认为小型教会在福音事工上更有目标计划。他说:"小型教会不是无奈的,而是你也可以决定做小型教会,为神的国度做一些事情。"
相关新闻: 不一定要成为超级教会﹖(2006.02.17) 中小堂会:人数虽少,信徒蒙召比率更高 (2006.0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