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的中小型堂會概況
中小堂會數目:全香港華語堂會1,181間,當中小型堂會佔近半數,有46.4%。
宗派/聯繫:約1/4小型堂會及2成中小型堂會與其他堂會在組織上沒有宗派/聯繫。教新相信因為一些堂會較少與教內人士聯繫,實際數目會較調查結果為多。
崇拜人數:全港總崇拜人數為216,739人,但中小型堂會只佔總人數15%,顯示在中小堂聚會的信徒只屬小眾。
成立年數:部份中小堂會成立年期頗長,約1/4成立了30年以上,15%成立了更有40年以上。
堂會發展:教新重看99年普查小型堂會5年後的發展,發現約一半堂會仍屬小型,但當中有4成成了中小型堂,亦有約10%相信已停止聚會;而中小型堂會5年後有一半規模不變,約35%成較大規模堂會。然而數據亦顯示有15%規模縮小甚至停止聚會或與其他堂會合併。
堂會情況
堂會收支:近半小型堂會入不敷支,有盈餘的不足3成,與全港堂會比較,小型堂會經濟資源較有限。
教牧同工:小型堂會教牧人數中位數為1人,中小型堂會則為2人,二者的教牧同工職位空缺率較全港堂會為高。
教牧同工年資:全港堂會28.8%教牧在堂會內年資不過兩年,然而小型堂會卻近4成。而中小堂會教牧同工轉職比率比全港堂會為高,即人事變動較大。
神學生及蒙召宣教士人數:現時全港華語堂會全時間神學生有1,229人,平均每千名會眾有5.6名。其中小型及中小型堂會每千名會眾有7.3及5.9名神學生,相對較多;同樣,全港華語堂會蒙召宣教士有713人,平均每千名會眾有3.2名。然而,小型及中小型的數字亦較高,分別有4.2及4.9名。
牧養及事工情況
主日學/教導性聚會:小/中小型堂會這類聚會的出席率比全港堂會為高。
培訓:過去3年中小堂會主要培訓項目為個人佈道及栽培員,其次為門徒訓練、崇拜主席、敬拜隊及組長訓練等,中小堂會舉辦培訓項目的優先次序與其他堂會相若,但小型堂會舉辦培訓的比率較低,相信與人手及資源有關。
牧養:半數小堂以部門分工模式牧養,而中小堂較多採用小組牧養,比率比全港堂會更多。
佈道:中小堂以友誼佈道、教會佈道/福音主日、派單張/小冊子方式為主,而較大型堂會採用方法較多元化,如旅行、影音媒體等。
差傳:全港約6成堂會常設差傳/宣教事工,而小型堂會中有約3成、中小型約有一半常設此類事工。
社會關懷:全港有3/4堂會在過去3年曾參與社關活動,小型堂會有56%參與相關活動,而中小型堂會更有約72%。
霍安琪總結數據時表示,香港小型/中小型堂會數目雖多,但人數少。中小型堂會在資源上有較多限制,人事變動也較高。
雖然如此,但此次作堂會經驗分享的基督教善樂堂主任牧師林國璋認為,小型堂會的教牧無需介懷,因為叫堂會成長的只有神,只要有兩三人奉神的名聚會,神就在他們中間,勉勵他們無需因此低下頭來,更應努力做好神交付職份。
相關新聞: 不一定要成為超級教會﹖ (2006.02.17) 小堂不小-中小型堂會的牧養與出路 (2006.0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