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諧之歌】舊金山一暼

【和諧之歌】舊金山一暼
踏進了由紐約飛往舊金山的機艙,我靜坐在靠窗的座位上,空中小姐殷勤的服侍,態度是那麼溫柔、親切、彬彬有禮,使你感到賓至如歸一般舒適。有一位美國的專欄作家,創造了一個字叫Civil intention,意思就是空中小姐在機艙內對旅客如此態度。當飛機一停,她們一走出機艙那一種態度就消失了。啊,這是多麼功利化的一個社會!

我坐在機艙內,可以海闊天空地遐想。也聽不見塵世囂鬧的市聲。在舊金山上空,飛機盤桓要降落的那一刻,我看到了舊金山的全貌,也暼見了金門大橋,彷彿一條柔軟的綢帶橫在河上。那是我所嚮往的一座橋。縱然是在高空中一暼,在我的內心也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像——一條夢中世界的長橋!

一、奇異柏樹

那一天,我的朋友,帶我到「十七哩海濱」(17Miles Drive),那是一個觀光區。遊客都喜歡去看那棵奇異柏樹(Cypress tree)。那樹由海灣的一塊岩石縫中長出,遠遠看去像一把大傘。在那氣候乾燥的環境中。這樹能一枝獨秀,長年累月,雖經海水如霧鹽分的侵蝕,仍然生生不息,長在那岩石頂上,在那岩石下緣,海鷗、海狗都麇集在那裡棲息。海浪拍岸,在附近的高爾夫球場上,還有野鹿踽踽而行,自然的景色,不知不覺把我的靈魂洗滌一新!

在那一帶還有一種變色草(Ice plant)我朋友告訴我說:「陰天棕黃色,在太陽下就變成綠色。」這些對我來說,都是新鮮的。同時,我也領悟到自然的奧秘,真是人的智慧所難以測度的!

二、水族世界

翌日,我們又去參觀水族館。首先,我們到了Touch pool 。那裡有磚砌的淺水池。池裡的水產,允許遊客用手去拿、去摸。而且,還有館員隨時為遊客解答問題。其中有星魚、海參等等。再往前走,陳列著各式各樣的水族在玻璃池內。有一種「鬼蝦」,會在岩石上挖溝,還有一種長笛魚,長得跟枯乾了的草一樣的顏色。另一種魚,你在外面裝置著的把手可以搖動,水流就隨著左右變動,魚即刻逆水而遊,十分敏感。在那水族館有各種的顏色、各種形狀的水族,都有牠們特有的性格,真是數不勝數。海底的彩色世界跟陸地春天的原野一樣。竟是那麼美麗。

最令人驚奇的是那些水母魚(Jelly fish),小的如螢火蟲,在水裡能閃閃發光,又有像扣子、像鑽石,又有大的如燈罩、像小傘。那薄如輕紗的膠質體,柔軟得若斷若續。那麼脆弱的生物,卻能在深海中生存,雖然人的肉眼看不清楚牠的嘴、牠的眼……但是科學家已經繪好一幅牠的解剖圖,只要你按鈕就能知道牠身上的器官在哪些部位,甚至牠的生殖器在哪裡,在那圖片上也會亮起燈光顯示出來。在那一帶賞水母的遊客,都不知不覺發出讚嘆的微聲,莫不驚奇造物主的偉大,正如詩人所說:「……我們的主啊!你的名在全地何其美!」

三、作家與華人 我又去參觀了附近漁人碼頭的一個博物館。在那裡陳列著一些古舊的鐵錨、木桶、繩、網、箱……最吸引我的是兩個大的紙箱,上面寫著:「粵東永昌」以及「康福泰」中文字。想不到在這麼僻靜的一個海灣,在19世紀時已有華人在那裏捕魚為業。這引起了我的興趣,我就進一步去找有關的資料。 原來,這一海灣是美國著名的作家約翰•斯坦倍克(John Steinbeck)的故居。他在1962年得到諾貝爾文學獎,他所寫的傑作(Cannery Row)就是在那裡孕育而成的。更有趣的是他那轟動當時文壇故事中的《李忠文華雜貨店》就是《文忠市場》,故事中的角色李忠、文忠‘譯音’,根據研究他作品的人透露,實際上是當時在那裏的華人,斯坦倍克用來作為他作品中的人物。有誰想到那些離鄉背井的華裔,在這位作家的心目中,竟留下了如此深刻的印像。華人可歌可泣的生活,竟成為這位作家創造人物的素材呢?

據史料上記載1853年時,有五百至六百華裔漁夫在那海灣作深海捕魚的行業。後來因為歐洲來的移民與華裔漁夫的競爭,引起了排華的浪潮。1962年5月16日西海岸華人的房子被火焚毀,漁港被意大利人等佔用,華人漁夫只有在夜晚才能使用碼頭,原來那裡繁榮的漁業也就逐漸衰落了!

這次我的舊金山之行,由地面進入雲海,由雲海進入幻想世界;又由水族世界進入歷史的小巷,雖然主要的目的是為聽勞勃遜博士(Dr. Hadden Roberson)等所講授的課程。未克有機會去金門大橋、柏克萊等地去觀光,出乎意料地順便去逛了北邊的蒙托裡埃海灣(Monterey Bay),走馬看花也得到了一些可珍惜的印像!

***** 作者:俞敬群牧師,資深牧者,著名的華裔作家。他一生出版過十一本書籍,七次榮登世界名人錄(who's who in the world)殿堂。《和諧之歌》為他最滿意作品,被世界聞名的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所收錄。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