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生活 > 真理蔡園
必應之求(三):不知覺地應允了
2010年12月15日03時01分 上午 Posted.
 | » 我們不一定會察覺神應允我們的禱告,因為神按著他至高的智慧所給的比我們所求的好。 | 你們雖然不好,尚且知道把好東西給自己的兒女,何況天父,豈不更把聖靈賜給求他的人嗎?(路十一15) “好”和“不好”是一種價值判斷,這種判斷在某些層面是主觀的。成人與小孩之間、文化程度不同的人之間對“好”和“不好”的標準都不同,更何況是神和人之間呢?這也是另一個我們察覺不到神應允禱告的主要因素。 想像有一天,你看見自己 1 歲多的兒子拿著廚房的菜刀,玩得很開心,你一定會很緊張去把刀給搶過來,或許還訓了孩子一頓,孩子因此而大哭一場。為什麼呢?因為他覺得這把菜刀很好玩,認為那是最新鮮的玩意兒,現在爸爸把這個“好東西”拿去了,他當然很生氣。可是,作為一個大人,我們對“好東西”的標準卻不同,我們認為菜刀對一個 2 歲的小孩子來說太危險了,所以不可以給他玩。現在我們把這一幅圖畫轉移到人向神的禱告上來思想:在神的眼裡,我們就是那個不懂事的孩子,而是我們天父的智慧比我們高得多,我們畢竟只是他所創造的人。那麼,我們所認為“好”的東西,是不是可能是神認為對我們“不好”的呢?因此,天父一定把“好”東西賜給的兒女,並不代表一定會按照我們所祈求的給我們,因為神的標準是比我們高的。 反過來說,有些神認為“好”的東西,以我們有限的智慧卻未必會領情。孩子生病了,或受傷了,通常都不喜歡吃藥或抹藥,因為這對他來說是“增加痛苦”,但是無論如何,大人都會不顧一切、想盡辦法,用哄、用逼也要給他吃或抹藥,令他感到討厭和氣憤。對一個 1 歲多的小孩來說,他不能明白藥物對他的重要,但大人不會因此而不給,因為知道這藥是對他好的,只是他不明白罷了。再把這幅圖畫轉移到我們和神的關係上:神愛我們,按照自己至高的智慧把“好東西”賜給我們,是否可能這些東西是我們有限的智慧認為“不好”的呢?我們想:“主啊!你不愛我,你給我這麼多苦難……你讓我遭遇攔阻……你讓我身體多病……”可是我們不知道這些東西對我們有益,就如不懂事的小孩不知道藥物雖然帶來痛楚,卻是對他有益一樣。
上述“好”和“不好”的價值觀影響著我們是否看見神如何回應我們的禱告。我們來實際感受一下神和人之間價值判斷的差別吧。想像神把以下各項擺在你面前,任由你免費索取,但只能選一樣,你會選什麼?
10 萬美元獎金
環遊全歐洲的免費機票
美國公民權
幸福安康的家庭
聖靈
或許你不太好意思不選聖靈,但實際上其它東西不是更引起我們的興趣嗎?其實,耶穌並不是完全任由我們去推測他所謂的“好東西” 是什麼,他說:“何況天父,豈不更把聖靈賜給求他的人嗎?”顯然耶穌所指的好東西正是“聖靈”。我們相信除了聖靈以外神還賜給我們其它很多好東西,但是若要指出一樣,耶穌選擇聖靈,表示那是上好的!但是當我這樣說的時候,大家一點也不感到興奮,就越證明我們的“好壞觀”與神相距甚遠,難怪神賜給我們很多好東西我們都不懂得感恩,因為我們看不見。就好像第一世紀的猶太人一直期盼神差來的彌賽亞,結果耶穌來的時候,卻沒有人相信,因為他們所要的彌賽亞、他們認為好的彌賽亞不是神要給他們的彌賽亞。佟闊天( Kosti Tolonen )的話道出了很多人的心聲:“ 不是我們的禱告不蒙垂聽,而是我們不接受得到的回應。 ”( It is not that our prayers are not answered, it is that we do not accept the answer. )
人的價值判斷總是隨著人智力的成長而改變,一些過去認為是好的東西,在經過不同的學習和環境的塑造以後,我們可能不會覺得它好;相反的,過去我們認為不屑一顧的東西,也可能隨著我們的成長而變得更加珍惜。世界上很多好的音樂和藝術不被人欣賞,好的書本不被人青睞,反而很多一般性的作品受到熱捧就是一例。然而,神的價值判斷永遠不改變,他認為好的,就永遠是好的,而他常將對我們最好的賜給我們,不論我們是否領悟他的真心。這也提醒我們,基督徒追求靈性成長,應當包括了價值判斷的成長。明白神心意的人,能在任何狀況當中看見神的“好”。問題不在於人生的境遇有沒有如我們所禱告的變得越來越符合我們的理想,而是我們自己有沒有因禱告而變得更好。
|
版權聲明: 「真理蔡園」漫畫版權屬Andrew Chai,網站http://www.aastation.net
[申請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