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搶鹽學通識

盲搶鹽學通識
地震、海嘯、核洩發生後,聽到傳媒及朋友不斷大讚日本人的素質非常好,當大災難過後,電視屏播出的是日本人有秩序的在便利店買東西,他們都只買自己足夠的份量便離開,因為他們認為其他人也有需要。當時,我用這情境教學生通識時,我問學生若香港有類似的災難,香港人會有怎樣的反應。一位同學激動地說:「香港人肯定會打爆便利店玻璃啦。」另一位同學回應:「應該不會打破玻璃,但必定會整家人去『掃貨』,買得幾多就幾多。」我很同意第二位同學的說法。誰知剛討論畢,這幾天在香港竟然爆發「鬧鹽荒」,市民紛紛盲目搶購鹽。你看!我們香港一丁點災難的預兆也沒有,核幅射水平正常,但超級市場已斷米、斷油、斷杯麵……有傳媒訪問了一個買了五斤鹽的伯伯,亦訪問了很多搶購鹽的人,但他們大多不知道因何出現搶購潮,只知道不想「執輸」。日本商人亦值得一讚,他們不會「坐地起價」。香港商人呢?本來賣二元一包的鹽,已「炒」至數十元一包,這現象看到甚麼呢?

可以看到香港人的無知與自私,在超級市場竟然有超過三百人在輪候買鹽,這反映了香港人(包括商人)的自私,為了自己家庭而搶購,買得越多越好,商人見機不可失,就坐地起價,甚至囤積居奇。「盲搶鹽」為何可以成為通識教材呢?這可以看到香港人的素質,亦可以當為一個屬於香港的現象來討論?為何我們好像教育水平很高,卻會淪為其他國家的笑柄呢?香港人真的那麼缺乏安全感?若要從這事件學習,又怎樣學呢?既然我們也那麼擔心災難來臨,既然我們有那麼多時間排隊,我們何不好好作最壞的打算和最好的準備?試想:若幅射明天就來,那幾斤鹽會起著甚麼作用?我們何不聽專家的意見,或許在家中預備一些防幅射的雨衣、或在家中應配備甚麼物資、或有否逃生路線、甚至一家人可以商量,若有災難來臨時,所有電話都不能接通,一家人又怎樣可以在外邊集合?

呂宇俊 (呂sir)小檔案 呂sir童年時充滿埋怨,因為他的爸爸及祖父也是吸毒者,母親在他三歲時已改嫁另組家庭,他由祖母靠著綜緩金過活。他自己也曾誤入歧途,中二時加入黑社會,中五時更取得會考0分的成績。但上帝沒有離棄他,安排很多天使對他的扶助,他回到教會重拾書包發奮向學,重考會考考獲19分,更順利升讀香港浸會大學取得一級榮譽畢業,畢業後再到香港中大大學完成道學碩士(M. Div)課程。在2006年更獲得香港十大傑出青年的美譽。這幾年更主動推動通識教育及理財教育,協助無線電視、香港電台、《都市日報》推動通識教育,也協助保險公司推行理財教育,更是香港青年事務委員會委員。這四年分別到教會、學校、各類機構分享講座超過三千場。

(歡迎和呂Sir聯絡,電郵:principal@graceyard.edu.hk)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