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睦相處的六條金律

羅傑(ROGER FLSHER)和史各脫 (SCOTT BROWN)是哈佛協商策劃學會(HARVARD NEGOTIATION PROJECT)正、副總幹事,這一學會對美國處理國際事務的危機,曾經作出卓越的貢獻。他們兩人合著的《GETTING TOGETHER(和睦相處)》一書,是一本世界級的暢銷書,讀後,我對和睦相處的原則、步驟,藉著協商解決衝突而達到正常關係的知識,不但使我發現自己在這方面的缺點,而且從那書中也知道如何才能克服困難,此書對我有顯著的效用。據統計此書幫助了數百萬人,我也成了這數百萬之中的一份子,豈能不為自己慶幸呢? 人際關係,在彼此對立,互相猜疑、矛盾的情況下,要和睦相處,若是有了專門知識應用那些原則,困難就可迎刃而解,書中最重要的黃金侓(GOLDEN ROLE)今簡述如下: (一)推理(RATIONALITY)「我喜愛你的行動,既是基於愛我而行。我所有的行動,不憑理由,也為要愛你而行。」 這是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的第一條黃金律。推理的基本因素、情緒與邏輯必須要保持平衡。人際關係中的大、小衝突,都與情緒有關。人懷有偏見、恐懼、憤怒、不滿,這些妨害人際的因素,都是由情緒產生的,波士頓交響樂團的指揮西阿旗(SELJIOZAWA)有人問他,為什麼在演出時竟會有差錯發生。他回答說:「我非常尊重每一團員,有時對他們的要求就放鬆了尺度。」這就是強烈的情緒影響了正規事件一個很顯著的例子。人都容易犯這樣的毛病。所以作者強調邏輯與情緒的平衡效用,在人際關係上的重要性。這是推理一個真實的定義。 (二)瞭解(UNDERSTANDING)「我喜愛你既接納我所瞭解的正確情況。我也接納你所瞭解的正確情況。」 這一條黃金律是強調要彼此瞭解才能建立正常的人際關係,不然就會引起誤會。作者應用歷史上的一個實例來解釋,說一九六二年前蘇聯的赫魯曉夫(NIKITA KHROSHCHEI)有一次在聯合國脫下鞋子,敲著講臺的踏板說:“I WILL BURY”(我將要埋葬)這一句話西方國家聽了極為震驚。譯成:「我要埋葬美國。」其實真正俄文的意思並不是這樣。這一個例子,可見瞭解的重要性。所以在瞭解方面務須注意下列三點: 1.探索對方的原意。 2.打開學習新知識的機會。 3.剖析對方的思想。 (三)溝通(COMMUNICATION)溝通必須是雙方的。假如:你聽到有人說:「我們什麼都談」。這是很理想的溝通。溝通的障礙有三: 1.採取我們不必交談的心態和前提。 2.交通是單方面,而不理對方的情況。 3.所給予的信息是綜合性的。 關於這一條黃金律,作者舉了一個實例。在一九八五年美國的核子軍艦要訪問新西蘭,美國的國務卿喬治•舒茲與新西蘭的外交部長大衛•倫格之間引起了齟齬。無法溝通解決困難。《紐約時報》在三月五日的評論中說:「核艦要長期停泊在海外,必須要講明與他們不同的重點。」換句話說美國親睦的善意,新西蘭認為違反了他們「反核」的政策。因為沒有良好的溝通,未能達成協議,於是就產生了對立。鞏固人際關係,溝通必須注意下列三題: 1.決定以前必須先有顧問。例如:協助情緒與理由的平衡。增進彼此瞭解,等等。 2.仔細傾聽,從他們的話語中發現相同的接觸點,或是人事方面的可詢問的人物,等等。 3.計劃溝通的過程,以簡略、清楚的目標傳達信息,不可自相矛盾。有一個笑話說: 媽媽,我可以出去游泳麼? 可以,我的乖女兒。 把你的衣服掛在山胡桃的樹枝上不可走近水邊。 (四)信任(RALLABILITY)這一條黃金律「我喜愛你既完全的信任我,我也就完全的依靠你。」 要彼此建立信任,必須要尊重對方,並要瞭解負責人過去的信用。對人信靠的度,不可太過也不可太小。更不可冒險太多。對人存著正當的懷疑。並要去發現可以信靠的程度。國際間禁核的談判,要互相信任才可奏效,不然,豈不是成了紙上談兵了麼? (五)強迫與順從(COERCION/PERSUASION)這一條黃金律是:「我喜愛你既已順從了我,我也就順從你。」 當人感觸到別人的強迫,彼此的關係就會受到損害。要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今將強迫與互惠利弊分述於: ▲強迫性的後果 1.排擠別人在另外一邊。 2.協商變成了爭論。 3.妨礙協商的進展。 4.注重自己的地位。 5.只在「非此即彼」窄路中作取捨。 6.只希望對方讓步,改變。 7.迫使對方在他們的互惠方面減少。 ▲互惠的益處 1.對付所遭遇到的難題。 2.雙方協商解決困難。 3.隨時都打開協商之門。 4.探究對方的興趣。 5.創造多重的選擇。 6.試著順從對方什麼是有利的建議。 7.在互惠的條件下彼此受益。 從這一對比中,豈不是一目了然,可以看見在協商中所當採取的原則。若是沒有這些寶貴的知識,在對立與矛盾的情況下,是很難達到和睦的結果的。 (六)接受(ACCEPTANCE)這條黃金律是:「我喜愛你既已接受我興趣所向的看法。我也同樣接受你興趣所向的看法。」 人際關係中往往存在著事物與心理兩方面的困難。《聖經》上說:「愛你的仇敵」。在協商過程中,必須要有尊重對方的心態,站在平等的地位上。不同意(DISAGREEMENTS)、不同點(DIFFERVCES)、困難(PROBLEMS)三方面的問題協商成一致,雙方才能接受,這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作者在結論中說:「人傺關係猶如一個園子,四季都在改變,必須隨時注意,趁時撒種。」總之,建立和睦的人際關係,要用智慧,要有忍耐,在彼此接納的情況下,才會有良好的結果,得到互惠的利益! 上面這六條雙方協商解決困難,簡而言之是基於一個愛字。這不但是解決國際事務的良方。對個人日常生活中的人際關係,也有建設性的效用。數百萬人從這六條黃金律中得到了益處。書中這六條金律定是相當有價值而可作為參考的專門知識。 所以一個人與別人和睦相處成功的機會就增加了!詩人說:「看那,弟兄和睦同居,是何等善,何等的美!」人和人之間,國和國之間,就都會有和諧的氣像了。 ****** 本專欄逢二、四更新,刊載俞敬群牧師之作《和諧之歌》。 俞敬群牧師為資深牧者,於紐約曼哈頓牧會50多年;他又是文學家、心理學家,及著名的華裔作家,曾七次榮登世界名人錄(who's who in the world)殿堂。俞牧師一生出版過十一本書籍,其中最新力作《和諧之歌》為自己最滿意作品,該書更在去年被世界聞名的哈佛大學燕京圖書館所收錄。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