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Sir:玩具儲備 難捨難離

呂Sir:玩具儲備 難捨難離
在他們的零用錢比例中,必須要加入「任用」這元素,有家長疑惑為何要把這元素加入其中。
上星期五在港島一所小學,與差不多過百名家長及數十位小學生分享了一個親子理財的講座,前部分的講座,是我與家長分享理財心得和人生的保障,而小朋友就會到另一個課室,去學習甚麼是金錢和透過畫畫去看看小朋友對金錢的看法。

聚會開始時,當我問家長最想在這個講座學到甚麼,家長都坦言不懂如何教導孩子理財、不懂如何教導孩子金錢的觀念、和怎樣才可協助他們有儲蓄的觀念,有更實際的家長則問應何時開始給小朋友零用錢、怎樣給和給多少的實際問題。我以一個圓形圖(pie chart)和他們分享給予零用錢的比例和方法,我特別強調在分配中最好有「慈善」、「長線」、「急用」、「升學」及「保險」等項目,這些都能讓小朋友從小灌輸正確的價值觀,因為這些都是爸爸媽媽一早為他們準備的,他們應該出一分力。而在他們的零用錢比例中,必須要加入「任用」這元素,有家長疑惑為何要把這元素加入其中。

儲蓄其實是講求動機的,若有清晰的目標,能夠堅持儲蓄的機會更高。如果我們跟小朋友說你可以自由運用你的儲蓄,那動機便會多一些。除了動機外,還需要讓他們「具體」知道自己儲了多少錢,所以你不難發覺為何小朋友不喜歡把利是錢「暫放」予家長保管,因為那晚都有小朋友跟我說「呂sir,儲了錢在媽咪處等於沒有,成日問他們我有幾多錢,他們都不答我。」我有一個很成功的經驗,那媽咪簡直要請我吃飯答謝我,因為我不單止協助她的小朋友喜歡上儲蓄,還提升了親子關係。我教她們用一個「親子基金」的形式去一起儲蓄,把小朋友過往的利是以月供形式每月撥入基金戶口中,小朋友供款20%,媽媽就供80%,當我和她們分享她們的投資情況時,小四的小朋友極之留心聽我分享不同國家的形勢和為甚麼我喜歡天然資源等等的概念,爸爸說現在會和小朋友一起分析香港及世界的金融情況呢。其實對於理財的觀念,最重要是讓小朋友知道他們都要「付出」,曾教導一位家長,他給予零用錢小朋友的比例中加入了「玩具」的元素,即每次小朋友要買玩具時,要從他自己的儲備中提取,結果,孩子很多時不捨得買玩具了,因為他不捨得用自己的錢。理財的確要教導的,若自己都不懂理財,又怎樣教孩子呢?

呂宇俊 (呂sir)小檔案

呂sir童年時充滿埋怨,因為他的爸爸及祖父也是吸毒者,母親在他三歲時已改嫁另組家庭,他由祖母靠著綜緩金過活。他自己也曾誤入歧途,中二時加入黑社會,中五時更取得會考0分的成績。但上帝沒有離棄他,安排很多天使對他的扶助,他回到教會重拾書包發奮向學,重考會考考獲19分,更順利升讀香港浸會大學取得一級榮譽畢業,畢業後再到香港中大大學完成道學碩士(M. Div)課程。在2006年更獲得香港十大傑出青年的美譽。這幾年更主動推動通識教育及理財教育,協助無線電視、香港電台、《都市日報》推動通識教育,也協助保險公司推行理財教育,更是香港青年事務委員會委員。這四年分別到教會、學校、各類機構分享講座超過三千場。

(歡迎和呂Sir聯絡,電郵:principal@graceyard.edu.hk)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