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佩怡從中五畢業到現在,不到5年的時間,便已換過10多種工作,從銀行出納員,到百貨工司化妝小姐,然後變成船務公司文員,保險推銷員,時裝店店舖員,辨公室助理,時裝採購員,電視台雜務員,花店店務員,電話銷售員,和到現在的婚姻介紹所文員°佩怡的工作經驗,可以說是淋淋總總,五花八門,她從來都不談理想,也不談成就,所以從事了這麼多行業,還是什麼也沒學到。
佩怡常說,事業和工作只是生命中的一部分,我們不應該把它看得太重,要不然,我們只會成了工作的奴隸,把我們一生最寶貴的青春,都耗在上面。工作對於佩怡來說,只是用來糊口和買她喜歡的名牌,所以佩怡總認為領弟這種工作狂型的女強人,是在浪費她們的青春和美好的人生。
至於在愛情觀方面,佩怡常說,愛情是一塲鬥智遊戲,能夠把男人收放自如是一門藝術,不過重要的是,要先清楚自己是那一個級數的籌碼,不要過份高估自己,也不要太小看自己,那就自然會找到相約的對手。但是婚姻卻完全不一樣,佩怡常言,婚姻是一個女人的人生轉捩點,所以不要對婚姻有太多幻想,要實際一點來面對現實,選一個老實又薪水高的宅男才最可靠°佩怡最大的願望,就是在三十歲之前,嫁給一個有錢宅男,能從此脫離工作的束縛,好好享受人生°佩怡和不少現代男女一樣,不想生孩子,她認為孩子是另一種束縛,只會帶來不必要的負擔。
少螢和艷蕾都很佩服佩怡的玩勁,認為她這種享樂一族,絕對是都市潮流的新寵兒,家欣卻怎麼也不能明白,佩怡如何能活得如此自在,領弟則認為,佩怡是典型的70和80年代產物,沒有目標,也不能耐勞。
又走在尖沙咀的大道上,看著來來往往的男男女女,我很同意領弟的看法,我們這一代的人,的確是沒有目標,也不能耐勞,成熟程度不斷降低,我們的學歷,可能比上一代人高了,但是我們的生存能力,和處事能力,卻都比上一代人低。上一代人無懼挑戰也無懼責任,對生命充滿熱誠,這一代人卻逃避挑戰逃避責任,對生命再沒熱誠,任由物質,資訊和潮流主導了我們的生命方向。
回看佩怡,我不期然想起,去年美國時代雜誌的一個標題: being 30 today is the new 20。Being 40 today is the new 30。意思就是說我們這一代三十歲的人,成熟程度只是以前的二十歲,而到了四十中年,也只能和以前的三十歲相比。我們這一代長不大的大小孩,在IQ 知識上是比前人高了,但在EQ 處事能力和情緒控制上,卻都比前人低。不少人嘗試去解釋這種獨特的現象,因為自啟蒙運動,科學和工業革命以來,人類總是抱著一個很大的期望,期望知識和人類文明,能為人類帶來更偉大的世紀,証實人能成為自己的主宰,成為真正的萬物之靈,但結果強差人意,有人歸究於物質的過剩,可是我想真正的原因,是因為我們誤信了人性的偉大,也以為知識可以代替上帝,成為生命的動力和生命的意義。
****** 作者:清心(清心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會看見神。太5:8) 為牧師太太,育有三子女,現居美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