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課 禱告 — 教會得復興

引言: 今日是七月七日(禮拜五),農曆是六月十二日「小暑」,也是日本人在1937年7月7日,在中國發動蘆溝橋事變,藉機向中國進兵,挑釁中國八年抗戰的「國恥紀念日」。已經過了七十年的歲月,仍然是不能忘懷。這是近代中國的歷史,加上國內戰爭的影響,使我們這些中原地帶的年青人,離鄉避井遠走香江。在這人海茫茫的海港,能夠尋找到自已的理想,因為認識了耶穌是救主,並且引導我進入高舉「十字寶架」的教堂。這裡有信、有愛、又有盼望;聖靈不斷感動我,奉獻一生服侍主,使用國語傳福音,往普天下去發光;堅定心志不改變,為主盡忠事奉忙。每週上山去禱告,回到市區要傳道。遵守主的大使命,凡主吩咐的都要教導。常常堅守主命令,彼此相愛最重要。 主耶穌受害之後,用許多的憑據,將自已活活的顯給使徒看,四十天之久向他們顯現,講說 神國的事(徒一:3)。他們聚集的時候,問耶穌說:『主阿!你「復興」以色列國,就在這時候嗎』?耶穌對他們說:「… 但聖靈降臨在你們身上,你們就必得著能力。並要在耶路撒冷,猶太全地,和撒瑪利亞,直到地極,作我的見證」。說了這話、他們正看的時候、祂就被取上升、有一朵雲彩把他接去、便看不見祂了。… (徒一:6-11)。 當下門徒從那裡回耶路撒冷去。進了城、就上了所住的一間樓房。在那裡有彼得、約翰、雅各、安得烈、腓力、多馬、巴多羅買、馬太、亞勒腓的兒子雅各、奮銳黨的西門、和雅各的兒子猶大。這些人、同著幾個婦人、和耶穌的母親馬利亞、並耶穌的弟兄、都同心合意的恆切禱告(徒一:12-14)。 壹、 同心合意的恆切禱告: 五旬節的經歷常常包含人的責任,那些需要聖靈澆灌而得著能力事奉 神的人,需要時常藉著遵行 神的旨意和「禱告」來預備自已(徒一:4;二:38;九:11-17;比較賽四十:29-31;路十一:5-13;廿四:49)。聖靈降臨在耶穌身上和在門徒的身上,提出下列幾點,以供參考: 1/、都是在他們「禱告」之後才降臨到他們身上的(路三:21-22;徒一:14;二:4)。 2/、聖靈在他們身上的彰顯是可見的(路三:22;徒二:2-4)。 3/、主耶穌和門徒都是在聖靈降臨到他們身上以後才開始事奉的(比較太三:16;四:17;路三:21-23;四:14-19;比較徒二:14-47)。 一、 初期教會的人數: 那時,有許多人聚會,約有一百二十人。… 五旬節到了,門徒都聚集在一 處。忽然,從天上有響聲下來;好像一陣大風吹過,充滿了他們所坐的屋子; 又有舌頭如火焰顯現出來,分開落在他們各人頭上。他們就都被聖靈充滿, 按著聖靈所賜的口才,說起別國的話來(徒一:15;二:1/4)。 ※《五旬節》— 這是在主耶穌升天之後的第十日,乃是猶太人的年節中第二大節期。這是一個收割的節期,是將初熟之物呈獻給 神的日子(比較利廿三:17)。同樣,五旬節也是 神在這個世界開始為教會收割莊稼的標志。 二、 得的五旬節講道(徒二:14-47): 彼得在五旬節的講道和他在三章十一至廿六節傳講的信息,是蘊藏著相似宣講福音的模式。 1/、耶穌是主、是基督 — 被釘在十字架上、復活並且被高舉(徒二:22-36;三:13-15)。 2/、耶穌基督現已在父神右邊,得著權柄將聖靈澆灌在所有信徒身上(徒二:16-18;32-33;三:19)。 3/、每個人都當信耶穌為主,並且悔改、受浸、叫罪得赦免(徒二:36-38;三:19)。 4/、信徒悔改信主以後,應當渴慕所應許的「聖靈浸」或「聖靈的恩賜」(徒二:38-39)。 5/、那些用信心聽道的人,必須將自已從世界分別出來,救自已脫離這彎曲的世代(徒二:40;三:26)。 6/、耶穌基督將再來,全面重建 神的國度(徒三:20-21)。 三、 當時的使徒們都被聖靈充滿: 彼得和十一個使徒、站起、高聲說:「猶太人、和一切住在耶路撒冷的人哪、這件事你們當知道、也當側耳聽我的話。…他既按著 神的定旨先見、被交與人、你們就藉著無法之人的手、把他釘在十字架上殺了。 神卻將死的痛苦解釋了、叫他復活。因為他原不能被死拘禁。… 故此、以色列全家當確實知道、你們釘在十字架上的這位耶穌, 神已立他為主為基督了。」眾人聽見這話、覺得扎心、就對彼得和其餘的使徒說:「弟兄們!我們當怎樣行」。彼得說:「你們各人要悔改、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浸、叫你們的罪得赦、就必領受所賜的聖靈。… 於是領受他話的人,就受了浸。那一天、門徒約添了三千人」(徒二:14/47)。 《門徒約添了三千人》— 這三千人包括二章9-11節所記從各地回耶路撒冷過節的那些虔誠猶太人,也有耶路撒冷的居民。外地來的人受浸後,很可能要回到原地去,為主作見證。作者路加特別注意「教會復興」時,信徒增長的數目,除了這裡記下的三千人外,他提到了人數增多的還有: (徒二:47;四:4;五:14;六:1,7;九:31;十一:21,24;十六:5;參十九:20;廿一:20)。 貳、 新約教會的特徵: 當時《新約的教會》有十六項特徵如下:(從使徒行傳和新約其他經文中,使我們看到新約教會的常規和權柄准則)。 1/、「教會」首先必須是由各地殷勤尋求與神和耶穌基督有著信實的相交關係,靠著聖靈聯合起來的人所組成(徒十三:2;十六:5;廿:7;羅十六:3-4;林前十六:19;林後十一:28;比較希十一:6)。 2/、藉著「教會」大能的見證,罪人因信主耶穌得蒙拯救,重生、受浸加入「教會」,並一起領受主餐和等候主的再來(徒二:41-42;四:33;五:14;十一:24;林前十一:26)。 3/、「教會」需要傳講聖靈浸的真理,並且要教導初信者(參徒二:39/40),讓聖靈的同在和能力彰顯出來。 4/、聖靈的恩賜應該在「教會」中豐滿的運行(羅十二:6-8;林前十二:4-11;弗四:11-12)。包括各樣的神蹟奇事和醫病趕鬼等恩賜(徒二:18,43;四:30;五:12;六:8;十四:10;十九:11;廿八:8;可十六:18)。 5/、神特將五種職分賜給「教會」,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有力事奉(弗四:11-12)。 6/、信徒可以靠著主賜的權柄趕鬼(徒五:16;八:7;十六:18;十九:12;可十六:17)。 7/、「教會」必須絕對忠於福音,也就是基督和使徒起初的教訓(徒二:42;參弗二:20),教導信徒研讀和遵行 神的話語(徒六:4;十八:11;羅十五:18;西三:16;提後二:15)。 8/、每週的第一日(徒廿:7;林前十六:2),「教會」應當聚集敬拜 神!藉著聖經的話語和聖靈的彰顯得蒙造就(林前十二:7-11;十四:26;提前五:17)。 9/、「教會」應當存著謙卑、戰競和敬畏之心侍立在聖潔的 神面前(徒五:11)。信徒也當積極關心「教會」的純潔,管教犯罪的肢體和違背聖經真理的假師傅(徒廿:28;林前五:1-13;參太十八:15-17)。 10/、「教會」應當選立那些持守使徒所立的公義標淮,生活敬虔的人為長老,以治理和維護「教會」的屬靈生命(太十八:15;林前五:1-5;提前三:1-7;多一:5-9)。 11/、「教會」也應當有擔負臨時性和事務性責任的執事(參提前三:8)。 12/、「教會」信徒之間應該彼此相愛,在靈裡相交(徒二:42,44-46;參約十三:34),不單在本「教會」,也要與其它屬靈肢體交通(徒十五:1-31;林後八:1-8)。 13/、「教會」應當在禱告、禁食方面不斷操練(徒一:14;六:4;十二:5;十三:2;羅十二:12;西四:2;弗六:18)。 14/、「教會」信徒應從世俗的潮流和風行的文化思想中分別出來(徒二:40;羅十二:2;林後六:17;加一:4;約壹二:15-16)。 15/、「教會」將會因世界及其惡行遭受苦難(徒四:1-3;五:40;九:16;十四:22)。 16/、「教會」應當積極差傳宣教士廣傳福音(徒二:39;十三:2-4)。 今天世上任何「教會」,若認為自已是符合新約教訓的「教會」,就必須具 備以上十六項的特徵,才能夠算是合乎 神旨意的「教會」。 參、 初期「教會」信徒的准則: 教會生活的內容主要有四:「都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彼此交接,擘餅,祈禱」(徒二:42)。 一、有道可聽:都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包括耶穌的言行,也就是後來收入福音的信息。提醒今日的傳道者,要傳講神的話,少說自已的言語,要按著正意分解真理的道,方可讓信徒有道可聽。 (1)、使徒約翰說:「太初有道,道與 神同在,道就是 神,這道太初與 神同在」(約一:1/2)。— 約翰告訴我們耶穌基督作為「道」有三個主要特性: a、「道」與天父的關係:1/、基督在這個世界被造以先就已經「與神同在」(比較西一:15)。他是從亙古就存在,與天父有別但又與其有著永恆的相交;2/、基督有神性「道就是神」,有和天父一樣的屬性和特質(西二:9;參可一:11)。 b、「道」與世界的關係:天父藉著基督創造了世界,如今也是藉著基督維系著這個世界(約一:3;西一:16;來一:2)。 c、「道」與人類的關係:「道成肉身」(約一:14)。在耶穌裡,神變成了一個人,與人有同樣的性情但沒有罪。「道成肉身」的基本解釋是:基督離開天上,通過生產這個途徑進入了人類生存的環境(參太一:23)。 (2)、保羅對提摩太說:「聖經都是 神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 ,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 神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提後三:16/17)。— 今天我們所說的「聖經」,是指包括舊約聖經和新約聖經的權威著作,也就是『新舊約全書』。它是 神對人類最初的信息,也是 神對全人類的救贖大工,惟一可靠的真實見證。 (3)、使徒彼得說:「第一要緊的,該知道經上所有的預言,沒有可隨私意解說的。因為預言從來沒有出於人意的,乃是人被聖靈感動說出 神的話來」(彼後一:20/21)。— 彼得明確地肯定了聖經中所有預言的神聖來源和絕對的權威。因為聖經是神與人共同參與寫成(參提後三:16),神是信息之本,聖經所說的話乃 神的話。信徒必須豪不妥協地堅決認定「聖經」是 神的默示,具有絕對權威。聖經作者把神的話傳達出來,不是靠他自已,而是因為有聖靈與他同工,教導他,使用他的才智、性格、感情和文字風格,正確無誤地寫下 神給人的啟示。作者不是機械地記錄,而是活潑的傳達。 二、 有愛可嘗:彼此交接——初期教會的信徒,生活在新約愛的秩序中,不僅彼此安慰扶持,也凡物公用。初期教會信徒所實行的並不是公產,而是在互愛的基礎上,自動與人分享個人所有(參徒四:32-35)。大家心目中的財產,乃是 神所交託,不是屬於自已,當有公共需要時,可以捐獻出來,這才是真正捨己的愛。 (1)、使徒約翰說:「我們將所看見,所聽見的,傳給你們,使你們與我們相 交,我們乃是與父並他兒子耶穌基督相交的」(約壹一:3,6/7)。— 「相交」:原文字面的意思是『擁有共同之處』,含有分享和參與的意思。 基督徒能夠彼此相交的原因在于他們擁有相同的信仰(多一:4;猶3節),在基督裡同蒙神恩(林前一:9;腓一:7),同有聖靈的內住(約廿:22;羅八:9,11),同得屬靈的恩賜(羅十五:27)。 (2)、使徒彼得說:「最要緊的是彼此切實相愛,因為愛能遮掩許多的罪」(彼 前四:8/10)。— 聖經提醒我們基督再來的日子臨近,信徒在行為和態度上應更小心,更警覺。最要緊的是切實相愛,因為有了愛才會饒恕(遮掩)他人的過失。 (3)使徒保羅說:「還有末了的話,願弟兄們都喜樂,要作完全人,要受安 慰,要同心合意,要彼此和睦,如此仁愛和平的 神!必常與你們同在。你們親咀問安,彼此務要聖潔」(林後十三:11/12)。 三、 有光可見:擘餅——彼此合一,聖潔同心,建立基督身體。(記念主為我們捨身、流血、埋葬、第三日復活、四十日升天、將來還要再臨)。 生命在祂里頭,這生命就是人的光。光照在黑暗里,黑暗卻不接受光。 《這生命就是人的光》— 基督身上體現著真正的、實在的生命(比較約十四:6;十七:3)。他的生命是每一個人的光,也就是說,所有人都可以藉著祂有份于 神的真理、性情和能力(約八:12;十二:35-36,46)。今天我們這些接納祂為我們個人救主的人,祂就賜給我們有權柄,作為神的兒子(約一:12),所以,我們都應該披戴基督,活出祂的生命來,為他發光。※另外:《神的言語一解開,就發出亮光》(詩一一九:130)。 神的話語就是開啟智慧和能力的鑰匙,只要專心尋求,就必尋得著。就如一粒百卡巨鑽,埋在地里,必須用心尋找,才能尋得見。那麼人要怎樣尋找 神的話語來得到指示或引導呢?原來一切的指示、決定、表達… 都要透過「說話」來顯明其內容;不過說話通常以三種不同的形態表達:第一是由口所出的言語,聽到指示就會配合。第二是透過文字來傳譯,看到指示就會回應。第三是透過自已的思想,一有意念就展開工作。這樣看來「說話」就是生命的內容,更是生命前行的指示,對生命的成長而言,是極為重要的了。 ※但是能夠幫助人的「言語」,從那裡去尋找呢?誰的「言語」能使人得到智慧,得著能力呢?當我們遇到困境時,滿心掛慮、滿口苦澀的情況下,哪裡有知識可教導人放下擔子呢?哪裡有指示教導人可以交託呢?首先要感謝 神!原來在聖經中,就有教導我們認識 神臨到活人之地的真相,這就是 神給人的好信息。當你翻開聖經時,就可以得到指示:『當將你的事交託耶和華,並倚靠祂,祂就必成全』(詩卅七:5)。既然聖經中說可以「交託」,哪我們可以藉著何種方式「交託」呢?新約聖經中又有如此的教導說:「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所要的告訴 神」(腓四:6)。既然可以藉著禱告告訴 神!那麼我們可怎樣向祂禱告呢?我們所信的主耶穌曾經說:『我實實在在的告訴你們!我所作的事,信我的人也要作。並且要作比這更大的事。因為我往父那裡去。你們奉我的名,無論求甚麼,我必成就,叫父因兒子得榮耀。你們若奉我的名求甚麼,我必成就。你們若愛我,就必遵守我的命令』(約十四:12-15)。 (1)、耶穌登山寶訓說:「你們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人點燈,不放在斗底下,是放在燈臺上,就照亮一家的人。你們的光也當這樣照在人前,叫他們看見你們的好行為,便將榮耀歸給你們在天上的父」(太五:14/16)。這個比喻所舉的生活原則。信徒應作鹽與光,從行為上活出基督的精神來。城造在山上又穩固又易為人見到。信徒有基督真道作堅固的基礎,應該勇敢作見證,像光照耀;讓世人注意到我們的好榜樣,歸榮耀給 神! (2)、路加記載說:「他們天天同心合意恆切的在殿裡,且在家中擘餅,存著 歡喜誠實的心用飯」(徒二:46)。當時的信徒,是在一起吃飯的時候,也有擘餅,後來才將擘餅改在主日舉行(徒廿:7,11);記念主的復活,將來還要再臨。 (3)、使徒保羅說:「我當日傳給你們的,原是從主領受的,就是主耶穌被賣 的那一夜,拿起餅來,祝謝了,就擘開說:這是我的身體,為你們捨的,你們應當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飯後,也照樣拿起杯來說:這杯是用我的血所立的新約,你們每逢喝的時候,要如此行,為的是記念我」(林前十一:23/29。) 四、有靈可感:禱告——包括在家裡的私禱,上聖殿的公禱。隨時禱告: (1)、耶穌的使徒和他的母親馬利亞、並耶穌的弟兄,都同心合意的恆切禱告(徒一:14);— 當耶穌復活四十日升天之後,門徒下山之後在一間樓房裡禱告,這個禱告聚會,有十日之久,連續不斷的禱告,到了五旬節,聖靈降臨在各人的頭上,他們就都被聖靈充滿,大有能力,傳揚福音 。初期教會信徒增長很快,當時聽聞使徒們的見證,就有許多人相信,男丁數目約到五千(徒四:4)。 (2)、禱告完了,聚會的地方震動,他們就都被聖靈充滿,放膽講論 神的 道(徒四:31);— 那許多信的人、都是一心一意的、沒有一個人說、他的東西有一樣是自已的、都是大家公用。使徒大有能力、見証主耶穌復活,眾人也都蒙大恩。內中也沒有一個缺乏的,因為人人將田產房屋都賣了,把所賣的價銀拿來,放在使徒的腳前,照各人所需用的,分給各人(徒四:32-35)。 (3)、保羅和西拉,禱告唱詩讚美 神!眾囚犯也側耳而聽,忽然地大震動,甚至監牢的地基都搖動了,監門立刻全開,眾囚犯的鎖鍊也都鬆開了(徒十六:25/26)。— 禁卒一醒、看見監門全開、以為囚犯已經逃走、就拔刀要自殺。保羅大聲呼叫說:「不要傷害自已、我們都在這裡」。禁卒叫人拿燈來,就跳進去,戰戰兢兢的,俯伏在保羅西拉面前。又領他們出來說:「二位先生、我們當怎樣行纔可以得救」。他們說:「當信主耶穌、你和你一家都必得救」(徒十六:27-31)。他們就把主的道,講給他和他全家的人聽。當夜、就在那時候、禁卒把他們帶去、洗他們的傷。他和屬乎他的人、立刻都受了浸。於是禁卒領他們上自已家裡去、給他們擺上飯、他和全家、因為信了神!都很喜樂。這完全是聖靈所感。總而言之:『教會復興』:信徒和門徒首先要同心合意恆切禱告;要被聖靈充滿,要恆心遵守使徒的教訓;要持守以下四種生活原則—(1)、有道可聽;(2)、有愛可嘗;(3)、有光可見;(4)、有靈可感。最要緊的是:『投靠耶和華,強似倚賴人』。所以、你們要「不住的禱告,凡事謝恩,因為這是 神在基督裡向你們所定的旨意」(帖前五:17-18)。又說:「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 神! 神所賜出人意外的平安,必在基督耶穌裡、保守你們的心懷意念」(腓四:6-7)。所以、教會要復興,只有在禱告方面下功夫,建立基礎,堅定不移, 神的國度必然得到擴張,悔改信主的人天天加添給教會,阿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 四 章 禱告 — 教會得復興 習 題 一、 主耶穌復活之後在世間有多少日子向門徒顯現呢? 二、 當主耶穌升天之後,門徒去那裡禱告?那些人禱告?有多少人禱告? 三、 他們禱告了多久?聖靈才降臨呢?聖靈降臨時的情況如何?有甚麼表現呢? 四、 彼得講道的內容:蘊藏著那些福音的模式呢? 五、 新約教會的復興原則是甚麼?教會的常規和權柄准則是那些呢? 六、 使徒的教訓是見證耶穌的真理,我們應該用何態度領受呢? 七、 初期教會中有「凡物公用」的經文記載,是否出於愛心的表現呢?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