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Sir:自貶身價

呂Sir:自貶身價
起初我都沒有多大興趣看這節目,但大家都這麼積極叫我看時,我翻看了幾集,發覺內裏真的有很多值得討論的地方,這次很想討論「女人的真正自信」。
以往讀者通常只在專欄刊出後,才給我很多回應,但過去的一星期卻有些特別,無論是朋友或讀者,都透過不同的渠道叫我記得要寫一個電視節目。起初我都沒有多大興趣看這節目,但大家都這麼積極叫我看時,我翻看了幾集,發覺內裏真的有很多值得討論的地方,這次很想討論「女人的真正自信」。 我有一位記者好友,她極之不滿那些「人生導師」灌輸了很多錯誤的價值觀給廣大市民,如女性為了取悅男性,必須要從外觀入手,最好是整容,更明言要「迎合」男性的口味,必須小鳥依人,這簡直就是像倒模一樣,實情真是這樣嗎?其實說到「迎合」就是一個不平等的關係,若果說我們要適應或迎合老闆的做事方式則還可以,因若不這樣,或許會丟了工作,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老闆與下屬本身就存在著階級關係。但若一段男女關係或夫妻關係要變成「迎合」,那樣必定很辛苦,兩性的關係必須要建基於尊重。在節目中看到那些女孩子真的很辛苦,原本不喜歡化粧,卻被那些商人和人生導師說到非化粧不可,有些甚至以漂亮為名,實際是推銷甚麼光學美容為實。

簡單的化粧,當然可以是社交禮儀,但要論到整容,那會否過份了點?在節目聽到盛女的悲歌是現在落街去茶餐廳都要化粧,她們把天然和健康的美通通隱藏在化粧品背後。若果你真的在某個場合靠著你的「整容」技巧去吸引了另一半,難道你永遠不落粧?若你的自信要建立在那麼多人工的地方上,你的自信又在哪裏呢?我教通識教育都有教年青人,自信的建立都有幾個層次,第一個階段是小朋友的階段,我們還記得小時候我們最喜歡是父母的稱讚;但到了第二個階段青春期,父母的稱讚已變得不再重要,取而代之是朋友的讚賞,例如:小朋友時代,父母讚你穿那件衫很漂亮,你睡覺都不捨得除下來;但青少年時,若父母和你一起試衫,說:「女,你穿這件衫很靚啊!」你會立刻把衫放下。相反,若你在鏡前試衫時,本來都覺得很滿意,但朋友說:「吓,你不是買這件吧!」你會立刻把衫放下。 其實,怎樣才算有自信呢?就是看你何時把價值觀和美的標準放回自己的身上,那就是你有自信的表現。請你觀察你身邊自己「真正」欣賞的人,應不會是那些穿了一堆名牌上身或整容至本來面目也忘了的人吧。若是這樣,你只是欣賞她的家底和整容的勇氣。很喜歡其中一位「盛女」說:「為甚麼要化粧?我就是我,我喜歡天然美,若另一半是因為我個樣才喜歡我的話,我不是要這些『囉』!」她的態度當然不好,但背後的價值觀很好。但不幸的是,她很自相矛盾,當有人介紹她認識某大學講師時,她一開腔就說別人的外貌配不起她。 我不是女性,但我更想說的是:女性的出現一定不是為了迎合男性,女性的人生肯定不是要有男性才稱得上圓滿。你們都是獨立的個體,你們可以高學歷、可以身居高位、可以燕瘦環肥、可以有個性,不需要為著迎合誰而打甚麼心理戰。最重要是使自己更可愛,那樣在大家的工作環境與交朋結友上肯定來得更自然、更美滿。

呂宇俊 (呂sir)小檔案

呂sir童年時充滿埋怨,因為他的爸爸及祖父也是吸毒者,母親在他三歲時已改嫁另組家庭,他由祖母靠著綜緩金過活。他自己也曾誤入歧途,中二時加入黑社會,中五時更取得會考0分的成績。但上帝沒有離棄他,安排很多天使對他的扶助,他回到教會重拾書包發奮向學,重考會考考獲19分,更順利升讀香港浸會大學取得一級榮譽畢業,畢業後再到香港中大大學完成道學碩士(M. Div)課程。在2006年更獲得香港十大傑出青年的美譽。這幾年更主動推動通識教育及理財教育,協助無線電視、香港電台、《都市日報》推動通識教育,也協助保險公司推行理財教育,更是香港青年事務委員會委員。這四年分別到教會、學校、各類機構分享講座超過三千場。

(歡迎和呂Sir聯絡,電郵:principal@graceyard.edu.hk)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