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事工 > 人物
徘「回」生死間——基督徒與回教徒婚姻實錄
2012年05月25日04時19分 上午 Posted.
這是一個菲籍基督徒女子與巴基斯坦回教徒婚姻的爭戰的故事。
Maria(化名)有棕黑膚色,雙眼圓圓,樸實的打扮,說起英文來呱啦呱啦,看起來與我們每天遇見無數的外傭無異。不過,若然只與她擦身而過,你可能已錯過了一個相當奇妙、憑著信與神同行的故事。 出生於基督教家庭的Maria自小跟著信主的父母自然地成為基督徒。不過和不少青少年一樣,返教會對她來說並不及其他事物吸引,因此她漸漸遠離教會,停止聚會13年之久。上帝的形像在她心中越來越模糊。 與不少同鄉的姑娘一樣,她成年後離開菲律賓、離開雙親遠渡重洋到香港打工,成為香港廿多萬家庭傭工之一份子。
遇見丈夫
1991年,她認識了她的丈夫。說他們的相識「離奇」實不為過——如今她仍無法知悉他如何得到她的手機號碼,然後與她展開長達一年多的「電話情緣」。
他來自巴基斯坦,是個回教徒。他比她年輕,家人都在英國,而他自己則在香港工作,似乎是個條件不錯的男子。
Maria憶述有一天她要求見面,並給她寄了相片,她有點害怕不肯答應,直到一次她說將去入境處延長工作簽證時,他說自己正好也要陪家人辦理簽證,一定要與她見面。
那天當她在入境處,正在填寫表格時,冷不防抬頭就發現他就站在自己的正前面。她頓時心亂如麻,填表的手抖得厲害。他不知她就在面前,因為他並未看過她的照片。他四處張望尋找她的踪影,並沒發現她。她走到另一頭,靜靜地觀察他,記住他的衣服鞋物,完成了簽證的申請手續,就回家去了。回家後她告訴他已見到他,他不相信,她將他的衣飾細細地說出來他才相信。
為憐憫而結婚
過了一年她被僱主解僱必須回國,有朋友勸她別告訴他,因為不知他會做出什麼事情來,但她還是告訴了他。沒想到離港那天他竟然在機場出現。他情緒激動,嚷著要撕碎她的護照,更拉著她不讓出境。他說的一句「你要丟下我一個人在香港,自己回家人身邊嗎﹖」觸動了她的心,她答應了一定會再回來找他,於是他放她回去,二人仍保持聯絡。
他們到了談婚論嫁的地步,她心裡亦掀起大爭戰,因為聖經明言「信與不信不能同負一軛」。一天早上她清晨三時在睡夢中醒來,想到要和他結婚時全身發抖,但她聽到主說:這是妳的苦杯。
認識三年後,他第一次帶她回家,他直接對母親說:「我要娶她。」不顧家人的反對,他為得到她與家人激烈爭戰。有朋友問她:「妳真的開心嗎﹖」她答不上來,因她的心情混合著憐愛與懼怕。
採訪時記者也不禁問她一句:「當時妳真的愛上他嗎﹖」她眨著眼,淡然回答:「不真的是愛,怎麼說呢﹖和他一起更多是因為憐憫——若我不理他,就沒有人會照顧他了。」
最後他們結婚了,那一年他24歲,她27歲,在清真寺領了結婚證書。
「每日五次祈禱……但我無法生出感謝」
結婚後,她與丈夫在香港一起生活,並開始在清真寺學習《可蘭經》。
但身為基督徒的她為什麼願意進入異教並接受教導呢﹖「我本身是基督従,我有懼怕不想轉教,但那裡很多菲律賓人對我說這兩個是一樣的宗教,信的是同一位神,又說他們也信耶穌,只是那裡以阿拉伯的形式敬拜而已,所以我覺得能接受。另一個原因是:我的確在那裡見到一本《聖經》。」
她在清真寺學習禱告、擁抱伊斯蘭,並學習讀阿拉伯文的《可蘭經》:「整整一年內,每個星期天我都不斷讀《可蘭經》。第一個月我要學習基本的字句,然後學習寫。他們亦教我每日禱告五次,但是我發現每天祈禱五次後我仍感到不滿足,內心沒有平安與喜樂。」
不覺不覺間她已轉離了上帝、擁抱別神,她的父親並不知道。但她無法辨別這一切與以前所學過的真理有什麼不同——畢竟她離開教會已13年之久。
回歸基督
2005年,Maria因母親離世回到菲律賓。
當時整個家族都聚在一起參加母親的安息禮拜。失去母親的她孤伶伶地獨坐一角落裡,心裡只有一個問題:「我什麼時候能再見到母親呢﹖」這時主的聲音響起,跟她說:「妳並未與我同在,妳是這家庭中失落的一個。」又說:「妳要記得:我是道路、真理、生命。」
她的全家都是基督徒,她知道自己是失落了,而神正呼召她回來。「那時詩歌所唱的也是同樣的內容,我知道是為我而唱的——為什麼我以前沒聽過這樣的訊息呢﹖現在是多麼的清晰!」
從那時起她作出了決定——回歸基督的懷抱。
回港後在一位朋友的幫助下,Maria在尖沙咀找到一間教會。歸回基督讓她的心像回到安息港一樣,她說:「回到教會時,我已忘了如何向上帝禱告,只知道流淚。有位婦女關心地問我有什麼要為我禱告時,我已不懂回答,只一直哭呀哭——那是喜樂和安慰的淚水。」
後來神給她更大的恩典。一次主日她在街上遇到一個菲律賓女孩,那女孩叫Crystan,告訴她在她住的地區附近有一家新的教會。她十分興奮,因為尖沙咀離她家相當遠——無論是時間還是交通費對她來說都令她吃不消。她立刻要了號碼,並帶孩子找到新的教會,這就成了她日後屬靈的家。
但奇妙的是她再也沒有遇上那位像天使一樣、名叫Crystan的女孩。
大震動
她回歸基督教一事丈夫並不知道,但一天丈夫的一位朋友告發了她的行踪。她丈夫問她為什麼返教會時,她辯解說:「我不懂阿拉伯語,無法明白信仰內容。」不料,丈夫隨即致電家人,並對她說:「妳曾答應我返清真寺,但如今妳竟然回到教會,這是對我撒謊。」又說:「我會跟我的家人說,若他們叫我離開妳我也會照樣做。」
過了一小時,他的父親致電給她,警誡她說:「作為穆斯林,妳不能去教會。」於是她向他父親說:「我需要神,我的生命中不能沒有神。我明白你很關心我,但我不能不信神,因為神與我同在。」對方一直聽,聽完後他回答:「我不能恨妳,妳可以做妳認為對的事。」
她的心鬆弛下來,心頭大石似乎放下了,但此後她所面臨的是與她丈夫無休止的衝突,因為回教視轉向基督教為羞辱他們宗教的行為,而丈夫更說會等待清真寺裡的回教祭司向她作出裁決,他說:「他們或要我離開妳、或懲罰妳,我都會聽他們辦妳。」
面對這些改變,Maria內心竟仍然平靜如鏡,沒有絲毫懼怕。她禱告上帝說:「您叫我回轉,我什麼都不知道,但我會順服您。」
Maria繼續返教會,在那裡她如沐春風,喜樂無比:「在那裡我感到無比的平安和喜樂,每次去教會對我而言都是一個完全的祝福。我想即使我有充份的自由能去教會我也不會比現在更受祝福——因為我不自由,所以每個主日對我來說都可能是最後的一次。」
令人安慰的是幾個孩子都跟著她上教會,他們自己亦會上主日學,慢慢地他們也認識到不少真理。她亦會在家中與他們一起禱告,並教他們為父親的得救禱告。她發現神祝福她,如今他們都自願信耶穌,並且主動受洗。
為主的名受苦
在平日,她會在家裡用唱機播放喜愛的讚美詩——她喜愛讚美詩。但有時若她忘記了將光碟從播放機裡拿出來,她往往會在垃圾筒裡再次發現它們,然後她會撿起來擦乾淨,在丈夫上班的時間再播放。後來她買了一部小巧的MP4播放器,她將讚美詩下載,放在自己的包裡,她才可以隨處隨在欣賞心愛的讚美詩了。
一次早上她正在家中播放讚美詩,不料丈夫情緒變得暴怒,動手將電腦哇啦啦的打破了。她心裡感到聖靈像恩雨一樣臨在,心中充滿平安。她只保持寧靜,不發一言。後來她無意中發現女兒的日記上寫道:「我看到爸爸打破電腦,因為媽媽聽福音歌的緣故。我真要為他禱告,讓他明白真理!」
家中的《聖經》亦是爭戰之物。他丈夫明言不想見到聖經,而她亦常發現放在書架上的聖經無故「消失」,又往往被移到書架的最頂處。
有次她丈夫強逼10歲的孩子返清真寺,結果孩子清楚地對父親說:我相信耶穌,我要返教會,結果遭到父親的懲罰。
「主,我答應以後不會再傷害祢!」
Maria亦分享了她與主更深刻的經歷:「一天我一邊洗碗碟一邊唱讚美。忽然聖靈對我說:「由妳孩堤時我已愛妳、看顧您但妳擁抱了別的神,就是再次傷害了耶穌。」聽到這話時,她感覺到錐心的痛,並感受到耶穌十字架的痛苦。她淚流滿臉,禱告說:「主,我答應!我答應以後都不再傷害你!」
那次經歷以後,她的信心更堅定,即使丈夫再給她添加苦楚,她亦絕不忘記自己曾向主說「我答應以後都不再傷害你」。
見證基督
《聖經》說:「妻子有不信的丈夫,丈夫也情願和他同住,她就不要離棄丈夫。因為不信的丈夫就因著妻子成了聖潔。」(林前7:13、14)Maria雖然吃盡苦頭,但她亦堅守聖經教導,她說:「除非他離開我,否則我不會和他離婚。」雖然目前為止她無法直接向丈夫介紹耶穌基督,但她常常經歷上帝親自的帶領,生活上的神蹟讓丈夫有機會體會祂的實在。
一次她在禱告中向上帝埋怨,哭訴說:「自從我結婚後一直不能得到平安,因我的丈夫如此如此……」,結果上帝問她:「妳記得丈夫為妳做過的任何一件好事嗎﹖」她說:「有很多呀!」上帝說:「對,那就是妳的祝福。」與上帝對話令她語塞,一時無話可說,只能俯伏在神的大愛中
這類經歷成為她向丈夫見證神的好機會,她說:「我不是向自己禱告,而是神聽我的禱告,並且知道神將每個人都看為重要。」她很高興上帝常直接向她說話,使她在丈夫面前可以有憑證,證實上帝的真實。
她說:「回教將摩西的經看為一本書,有關耶穌的是另一本書。他們認為耶穌被釘上十字架時阿拉帶著他上升離開,因此說耶穌沒死在十字架上。但耶穌的能力正是顯在十字架上:確實死了、被埋葬了,並且帶著我們的罪下去,因此救贖了我們。但他們不明白死而復活的真理,不明白十字架的力量——沒有流血的話我們的罪就不能得赦免。」
因著耶穌,一介手無寸鐵的普通女子竟然可以忍受這麼多的苦,當中是什麼力量在支持她呢﹖她滿懷盼望地說:「耶穌說過:信祂的人將會受到苦難,但祂叫我們放心,因為主已勝了世界。」
後記:認識跨種族、跨宗教婚姻
Maria的故事並不是個別的經歷,而是不少跨宗教婚姻的實況。她的一位朋友原是基督徒,但婚後因著回教的丈夫,她再沒能回到教會,並從救恩失落了。
十年來服侍南亞裔新移民的Joanne說:「 Maria 的經歷見証了我們基督徒所信的是一位滿有憐憫和恩典的神,她從失落中被尋回,重回神的懷抱,生命也被更新,願意為神行出一條見証的路。願Maria的經歷也成為我們的提醒,不要從救恩失落,要持守我們所信的基督信仰。」
在Joanne服侍的對象中有好些屬於跨宗教婚姻,特別是伊斯蘭教徒與基督徒的姻聯背後隱藏著宗教衝突的危機。她認為教會有責任去認識、並提醒信徒留心這些跨宗教的婚姻,因為這些事情很可能隨時發生在我們的子女、或我們看著他們從小長大的教會年青人身上,她說:「教會不要覺得少數族裔和自己無關係,但一旦與他們結了婚會出現很多問題。」
「香港有不少回教徒,他們是知識份子,讀大學,我們很多能把他們看為一般的『未信者』,以為只要結婚後向他們傳福音就沒問題。但若我們的子女與他們拍拖的話又如何呢﹖教會有責任認識這個群體。」 |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基督日報所有。未經基督日報授權,不得轉載。如需轉載,請向本報申請。
[申請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