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督教機構調查:46%對未來感樂觀 9成半不會因財困停運

基督教機構調查:46%對未來感樂觀 9成半不會因財困停運
是次調查中有46%基督教機構對未來感樂觀。圖為教會關懷貧窮網絡的活動。(圖:教會關懷貧窮網絡臉書)
香港基督教機構協會(下稱ACO)於3月6日發佈調查,探討經濟環境對基督教機構的影響。調查發現,超過4成的機構對事工發展持正面態度,95%的機構表示不會因財困而停運或結束。

2024年總體財政困局稍緩

該次調查共有43間機構的總幹事或負責人參與,涵蓋收入、人力資源、事工及財務發展前景等範疇。近半(49%)的受訪機構回覆2024年總收入明顯或輕微下降,37.2%表示收入有增幅。相較於2023年時6成機構指收入下跌、僅28%表示收入增長有所改善。收支方面,56%機構在2024年出現虧損。ACO董事會成員溫南聲指出,整體情況較2023年時6成機構財政虧損有所好轉。

在人力資源方面,約7成2機構表示機構同工、董事、捐款人等持份者的移民人數2024年對比2023年差不多,僅4.7%機構移民人數有所增加,較2023年的15%大幅減少。

事工前景:4成6持樂觀態度 5成財務壓力

至於2025-26年的展望,46.5%的機構對事工發展表示正面或非常正面,持負面的機構則降至25.6%,對比2021的80%大幅改善趨勢。溫南聲強調,機構在預測時考慮了信仰、運作及香港經濟等因素。同工移民方面,約8成3機構認為未來一年移民情況不會影響事工發展。

但在財務前景方面則不那麼樂觀,對於未來的財務狀況,僅35%的機構感樂觀,約半數機構對2025-26年度的收入預測持負面看法,30%的機構預計資產會減少,11.6%則預測負債會增加。假設從今年2月起機構零收入,46%的機構預計可動用的現金儲備只能支持營運少於6個月。

儘管未來財政情況不理想,然而95.3%的機構表示不會因財困而停運或結束。

新酒放在新皮袋 以新思維尋求突破

ACO主席兼新福事工協會總幹事梁友東牧師呼籲機構以「新酒放在新皮袋」的思維來尋求突破。ACO過去曾提供多項培訓,幫助機構在社會環境中有效運作事工,近期還邀請專業人士講解如何善用AI技術推廣品牌,增強公眾對機構事工的關注。他鼓勵各機構即使面對實踐上的挑戰,仍需以信心和勇氣積極應對。

梁牧師也鼓勵機構之間建立彼此協助和資源共享的精神,他讚揚了尤其在疫情期間,許多機構相互連結,互相激勵和守望。他邀請更多機構加入基督教機構協會,以強化合作。

梁牧師又表示,面對社會變遷,教會和基督教機構均受到影響。許多教會希望尋求突破,於是聯絡ACO 一起進入社區服侍,特別是滿足獨特群體的需求。機構和教會的緊密協作將能互相補足,希望透過此舉影響社區、轉化城市,見證神的同在。

教會只求自保將加速萎縮

ACO副主席兼明光社總幹事蔡志森則強調教會需加強與機構間的合作。雖然大多數受訪機構對未來持樂觀態度,卻也面臨移民潮、退休潮、經濟和政治環境變遷所帶來的巨大壓力。機構在信任神的供應之餘,亦需具備具體的營運策略。

他鼓勵教會多思考如何與機構合作,尤其在奉獻方面。經濟不景也使教會面臨財務壓力,如果將資源只專注於自身而忽略合作,教會將加速萎縮。他舉例明光社過去透過與一些未有兒童群體的教會合作,幫助提供兒童班等服務,進一步擴展教會的服侍對象。隨著社會越發困難,基層新移民及少數族裔對心靈安慰的需求愈加迫切,因此在關鍵時刻,教會不應僅顧自保。

是次調查發佈會除了ACO董事成員回應,亦邀請參與調查的機構負責人分享事工現況,以及機構之間如何聯合,共享資源服侍社區。(本報將另作報導)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