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學家阿德勒曾說:「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陳振威與太太張玉群都曾經歷痛苦的童年。遇上信仰令他們成為幸運者,不僅收穫了彼此,更與自己的童年和解,成就了無憾的人生。
童年痛苦與信仰轉折
陳振威從小家裏很窮。禍不單行,弟弟與父親相繼離世,家中失去支撐,母親只得把哥哥和姐姐送給親戚撫養,卻惟獨將他送到沙田一所孤兒院,更不告而別。他至今還記得:「轉個頭來她就不見了。」媽媽會一年一次到孤兒院來接他回家相聚,但他對被拋棄而心懷怨恨。 孤兒院小孩子們經常互相打架、講髒話、偷東西。陳振威也不例外。一次他藉口參加佈道會與其他孩子相約溜出去偷東西,結果經過教會時竟神差鬼使地參加了佈道會。聽見牧師講時,陳振威幡然覺悟自己的罪,當場接受福音悔改歸主。信主後,一位助養人給他寄來《聖經》他視為珍寶。每天天還沒有亮,他就起床研讀神的話語,也努力學習,終成為一名優秀學生,更獲全額獎學金考上香港中文大學。 世事無常,他外公此時卻將他送到美國,失去升學機會之餘他更要打工維生,心中何等失落!更甚者,身邊同事常結伴去喝酒、賭博、看敗壞的電影。幸好陳振威專心倚靠神拒絕墮落,憑著自身的努力、神賜予的聰慧以及良師的幫助,他最終再考入著名的普林斯頓大學,後再畢業於哈佛醫學院,均獲全額奬學金。 另一方面,張玉群是被領養的孩子,經常遭受養母酒後用藤條暴打,「那個藤是開花的那種,所以打到哪裡都會出血。」亦被逼喝酒至上學時吐得亂七八糟。直到後來養父帶她去美國,領事館要求收養證明時,她才發現自己不是家中的親生孩,頓時晴天霹靂。
體會到神真實的引領
在申請醫學院期間,陳振威在當義工時認識了女生張玉群。同有深刻痛苦童年令二人惺惺相惜,雙雙步入婚姻殿堂。 陳振威此時可說是學業和愛情兩不誤,人生得意。但意外地,在著名學府畢業的他卻遲遲未有醫院聘請。他和太太意識到他們沒有禱告交託:「我們就立刻的就跪下來,流淚的禱告,求神赦免我們。」 禱告後不久,一間醫院就因實習醫生突發生意外無法行醫,在找不到人頂替下即時錄用陳振威。此事讓他反思良多,更深認識上帝的帶領方式:「箴言說『驕傲在敗壞以先,狂心在跌倒之前』。之前自我感覺太良好了,神讓我學了一個很重要很重要的功課。」
他又感慨:「回想過來,在我還沒有知道去什麼地方的時候,其實神已經為我預備了一個位置。」
童年和解與神聖相遇:走出過去的陰影
學業、家庭和事業都得上帝親手引領,人生平安豐盛是勝券在握。然而他們夫婦二人還有一個要面對的人生功課——與自己的童年和解。 為了這個,上帝為陳振威安排了兩個奇妙的生命的相遇。首先他竟在美國異鄉巧遇自己成長孤兒院的創辦人微勞士牧師。見到他時,微牧師像找到失散的親人那樣抱著他哭起來。牧師夫婦待他們如親生父母。張玉群生第一胎時,師母為初生嬰兒連夜編織毛衣、帽子、手套等,令他們深深感動。 另一個神聖相遇是與童年時送他珍貴《聖經》的一位助養人。陳振威本來無從得知助養人何處,只知道對方是一位護士,於是只能禱告:「神啊,讓我找到我的助養者!」不久後神讓他在異夢中看到密西根州馬司基根市的郵戳。憑借夢的啟示,他給當地醫院挨家打電話,結果很快地就找到助養人。當接電話時,對方第一句話就說:「振威,My Chinese Son!」他才知道對方原來一直把他當作兒子看待。 這些奇妙的幸福完全彌補了陳振威童年的孤獨。更重要的是,他對母親的怨恨也漸漸消失,更能照顧和孝順母親。談起母親,他反省說:「現在長大了,才明白她以前也是很辛苦的,所以慢慢慢慢,我心裡面就再沒有那個苦毒在裡面。」
破除心中枷鎖:與原生家庭的和解
對太太張玉群來說,與原生家庭和解也殊為不易。對生父母的恨、對養母的痛,對她都是難以磨滅的痛苦傷痕。她回憶說:「就像天父饒恕我們一樣,神吩咐我們要饒恕別人。我就在掙扎當中禱告說:我沒辦法去饒恕,不知道怎麼樣去饒恕,一直禱告跟她的關係可以修復。」 後來養母罹患大腸癌,醫生宣告只剩下三個月生命時,張玉群去探望養母,並對她說:「媽媽,我一直心裏頭懷著很多怨恨,沒有盡我作女兒的本分好好地愛妳、照顧妳,請妳原諒我!」聽到張玉群的話時養母說不出話來,只點點頭流下眼淚,與張玉群擁抱在一起。在這一刻,過去的怨恨和痛苦全然煙消雲散。後來張玉群悉心照料養母9個月直到她返回天家,她的心靈全然釋放,再無遺憾,也更深刻感受到了神的愛。 無論是童年的苦難、異國的艱辛,神始終與陳振威與張玉群同在,領他們走過了人生的風風雨雨,並深刻療愈了他們各自不幸的童年。如今他們在見證神愛的道路上,讓更多人知道無論身處何種境遇只要信靠神,在苦難黑暗中亦能遇見光明,因為神的愛永遠不會與我們隔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