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一代處境:無奈、無聊及無望
他表示,現今一代青年面臨的背景與處境與上一代存有很大的差異。他們一方面物質環境比上一代富裕,另一方面卻處身經濟崩壞的社會中。從前「獅子山下」只努力就可以買到物業的社會對這一代來說已遙不可及,亦無法滿足他們對意義的追尋。在這大處境下,加上家庭破碎的個人小處境,令這一代深感無奈。
青年人亦被逼「無聊」,香港的教育系統每年培育大批「失敗者」,一方面社會鼓吹知識型增值,另一方面未能為絕大部份青年人提供學位課程,以致不少青年人被評為「失敗者」而走上無聊之路。社會亦不忘告訴不善讀書的青年人:你們無前途,青年人亦只能「無望」,看不見未來的盼望。
與青年同行:認識、認同、認信
他認為作為青年人的同行者,面對他們的無奈、無聊與無望,需要認識他們。「(上一代)不要再想當年:怎樣捱窮起家,說他們怎樣比不上自己;要明白他們有他們的處境,面對新時代的處境,他們要在規條限制處境中尋求突破。」
此外現今青年的價值觀已跟上一代大為不同,他們的價值不再是要溫飽、買房、養家,他們追尋更根本的問題,包括城巿的將來、文化的將來及他們自己的將來,以及當中的意義,因此要懂得認同他們。
除明白青年人、與他們同行外,陳競存更提出要「認信」——為他們守望和禱告,相信上帝聽禱告,會讓新一代看到他們有望有出路。
突破機構舉辦的「還看這一代——青年迷與尋的突破」聚會上周五(1月15日)晚舉行,數百名青年工作者、家長及年青人等出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