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雲:以文化翻鬆土壤 栽種青年一代

蔡元雲:以文化翻鬆土壤 栽種青年一代
30多年全情投入青年工作的蔡元雲醫生當晚分享了「突破」青年工作的異象。(圖:基督日報/陳麗斯)
蔡元雲:以文化翻鬆土壤 栽種青年一代
蔡醫與突破總幹事梁永泰與眾同工一起唱《動力信望愛》表達事奉城巿青年人的決心。(圖:基督日報/陳麗斯)
上周五突破機構「還看這一代——青年迷與尋的突破」聚會上,創辦人兼榮譽總幹事蔡元雲醫生表示,現今社會是「chop it down」的文化。在現行教育系統下,社會大部份青年人被「砍下來」,陷在絕望光景中。他籲請教會及青年少同行者以上帝的眼光愛護及牧養青年人,給他們土壤,相信他們會變得不一樣。

蔡醫最近讀《聖經》路加福音13章耶穌所講有關無花果樹的比喻時深受觸動,因為從中看到耶穌如何看這一代。故事講及園主種無花果三年,在樹上找不著果子,正要把它砍掉時,管園的請求園主且再等一年,讓他鬆土施肥結果子,不然的話才砍掉。

他表示這故事背後其實是很重要的生命的事,裏面隱含了耶穌的心痛。天父對人的生命亦有要求,焦急地盼望生命結出生命的果,如仁愛、喜樂、和平、恩慈等等,否則像不結果實的無花果一樣,只算是白佔地土,即使天父要將這等人“chop it down”(砍下來)也是有權且合理的。但是管園的主耶穌為人求請,願意為人鬆土施肥,讓天父看到生命的果實。

在這充滿暴政、天災人禍連連的世代,不少人問「神在哪裏﹖」,甚至有人認為神創造世界後彷彿抽拂而去,甚至冷眼觀看世界的痛苦。但在這比喻中可以看到神其實不是想將人「砍下來」,而是盼望再給時間,在人身上栽種出生命的果實。

然而我們的城巿正正是「chop it down」的文化:香港每年只有18%的人能進大學,一半會考生不及格,及格的只有一半進入中六,再被chop it down,不少人被父母大罵「返學幹嘛﹖無鬼用!」被家人放棄,最後自己亦將自己放棄掉。社會不少人認為chop it down是最快解決問題的方法。

每年2萬名會考零分,蔡醫跟政府講:「每一個年青人都得,只是你少看他們。」「突破」決意收納一些青年人,「收生標準」要求必須是會考零分、被學校拒絕收生、父母完全放棄的,結果發現這類青年人不少,甚至有學校表示「有1/3屬於這類型」,令他大吃一驚。

撒種的比喻大部份篇幅講「土地」,他直指教會只愛開佈道會「割割割」,但往往忽略了要撒種鬆土。他相信通過文字工作能將神的生命之道撒下去,掘地、除草、施肥,會長出三十倍、六十倍、一百倍的果實。他說:「昔日蘇恩佩講抗衡文化,不是講「抗衡」,是創造另一個文化,與現有文化不一樣的文化,創造不一樣的土壤,給它不一樣的種,神會叫他們生長。」

蔡醫對青年人甚有信心,他認為要用不一樣的眼光,看青年人為不同,相信神會改變他們。他說:「『八十後』很出色,他們問了連大人都不敢問的問題,我們當然要陪他們一起行。」又說:「今天希望看他們不同,我很相信香港的變天就在這裡。」

當晚突破機構呼籲在場年青工作者、父母及牧者立志委身於青年工作,用不一樣的眼光不一樣地看這一代,並且用神的眼光愛惜和牧養他們。

相關新聞 青年工作者:新一代無奈、無聊、無望籲認同守望 蔡元雲‧沈祖堯力撐「八十後」:他們很出色!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