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經濟周期 陸地博士鼓勵中小企求變迎「荒年」 編輯室 2010年11月12日星期五 下午3:55 服事中小企的基督教組織公義樹的董事陸地博士近日發文,鼓勵在金融海嘯的影響仍在,甚至在其中掙扎求存時,要解讀經濟有高有低的規律與周期。在面對經濟周年的「荒年」之際,他鼓勵中小企以勇氣和信心踏出重建的腳步,並勇於創新求變,以積極務實的態度面對目前景況,值得思想。 他以信仰的角度對社會經濟作出觀察,指出上帝啟示了「豐年」之後必有「荒年」,勸勉人們摒棄虛無的投資,投入重修「荒城」中,並且要高瞻遠矚、勇於變革,為企業建立無形資產,並且跟隨上帝心意建造或拆毁。 他指出自金融海嘯後,經濟表面上復甦得比預期為快,股巿和樓價都飊升到「瘋狂的地步」,但是他認為如同聖經舊約記載、曾在人類歷史中短暫出現的「巴別塔」一樣,這榮耀的復甦一刻只是「假象」,他認為因為人的貪念,令「情況已經到達了「危險線」」。在過去十多年中世界一同經歷了亞洲金融風暴、沙士災後重建;金融海嘯前的飊升,以及09年的金融海嘯等,均顯示經濟的起跌不斷地循環。他表示:「我們現在的處境跟聖經舊約時代很相似,經歷上升、下跌、重建、拆毁、重建,然後又是一個循環。」 人的心也跟隨著情況而上上落落,人上升時人心就變驕傲,驕傲結果是下跌,而經歷下跌時人就學得謙卑,並且再走入重建的循環中。而認為每次的「下坡」時神都給人類提示,但人的自大下未有接受而經歷極大的慘痛,他認為人應在每一次教訓汲取經驗,自求更新。 他以「小石子」來形容在經濟慘劇後中小企業可以用以參與重建的資本。有的人忘記了慘跌的痛苦,將一切再投放入能賺錢的事業中。有的人有很多石子,但不願發展本業,重修荒城;有的人手上有少量石子,但未能尋求突破,沿用舊的模式一味依靠廉價的勞力、廠房、機器,不思轉型,結果未必能適應營商環境的需要。還有一些中小企欠債纍纍,亦無法籌到資金,只能結業或破產。 他提出「創新專利,建立無形資產」的重要性。在世界已進入知識型經濟的時候,中小企需要建立專利、商標、版權和知識產權,這些「無形資產」就是消費者的信心,可說「能變換金錢」,並且提高中小企的議價能力,提升在巿場中的競爭優勢,更可以提高產品素質及僱員福利。 因此在風風雨雨中,他鼓勵中小企的基督徒跟著上帝的指引,明白企業和個人生命有拆毁、有重建的循環交替。他更表示若上帝帶領,有必要時更可放手讓企業「光榮結業」,只要忠心盡責,並以信心交託,相信能看到上帝所指引的路。 陸博士為理工大學兼任教授、受專長研究企業戰略和知識產權法。他於1975年信主,是循道衞理教會會友。早年曾任律師,後策劃家族公司上巿並加入從事玩具及電子業長達16年之久。為回應上帝呼召,他於2008年離開製造業,全情投入服務中小企,更獲特區政府委任為中小企委員會委會。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