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時間11月22日林思齊在溫哥華家中與世長辭,但他待人處世的態度,給世人留下一個極美的榜樣,文化更新研究中心院長梁燕城博士就是其中一位深受他影響的人。
本報昨日與身在香港的梁燕城取得聯絡,梁燕城憶述與林思齊結識的種種往事,讓人感受到他對這位前卑詩省督並好友的深情緬懷。
梁燕城形容林思齊是一個心靈單純的人,相信他的成功正是因為他的單純與真誠。
「他心中無詭詐,只有善意。在現實時間很多人講善,内心卻是醜惡,是講一套做一套,但他剛好相反,講的和做的都是美善。」
梁燕城又說,他内心美麗,喜歡鮮花、特別是蘭花。他很喜歡看海、看山、喜歡綠色的草地。他又喜歡去關懷貧窮人、很喜歡詩歌,所以他的心相當美善,是真美善的人。
他續說,「當你對人類失去信心,特別面對戰爭、自私、破壞環境、商場政治的爾虞我詐,可能活久了你我對人類都會失去信心。但當你看到林思齊,會恢復對人類的信心——還有人活出美善。他是人類的一個典範,他心很愛加拿大,也很愛中國,也愛人間受苦的人,這是他的生命特色。」
一生做三樣重要的事情
梁燕城說林一生做三樣重要的事情:第一,他希望為政治世界帶來仁愛善良;第二在學術界帶出一種善意的世界觀,第三在現實世界幫助貧富者。「這三個也成為了我的方向,我所做的一切受他的影響很大。不論在世界任何地方,都希望帶出仁愛善良。」
梁燕城憶述與林思齊的相識,是林主動找他的。「當時他聽到我一些講中國文化和基督教的錄音帶。他認為很好,因為講到基督教和中國文化史和諧的,而且講得他很明白。他就托人去香港專門找我的錄音帶,又托認識我的人去接觸我。那時我在美國讀博士。」
「後來我們終於通了電話,他邀請我去加拿大。他說加拿大是一個盼望活出理想的國家。他認為加拿大需要了解中國和東方,希望我能幫助加拿大更多了解中國和多元文化。」
梁燕城表示,當時他無想過去加拿大,這還是他在小學常識裏認識過的國家,後來他真的去到加拿大才明白(這個國家)。林思齊提出資助他做一年的研究,於是他就來了加拿大。後來他回去香港五年,才正式留在加拿大。
他回憶第一次與林見面的情景,「他駕著一輛普通車來接我,起初我不知道他是何許人,可能是個成功的經紀吧。他帶我去了唐人街吃粥,唐人街很多人跟他打招呼,後來才知道他是溫哥華最成功的一位商人。當時我還看不出他這麽厲害,之後他接到了來自總理辦公室的電話任命他做省督,當時我也在場。」
「他任省督之後,也是成為了最為成功的一個。他的演講激發人心,就如我所講的,他很清心、單純,所以吸引很多西人尊重中國人。當時政府還想請他做全國總督的,但他想退休之後多陪太太,所以沒有答應。」
對中國及西方的貢獻
梁燕城提到,林在退休後作了很多事情。其中一樣是,在98年他於中國上海推動廉政的研究時,林為幫助他親自到上海見汪道涵先生。林在復旦大學演講,希望中國政府能夠在反腐敗方面更大推進。而當時加拿大政府也支持該活動,所以結果舉辦得很成功。
這次依梁所知道是他最後一次去中國了,「他幫助了成就這個事情,至於廉政在中國,由於跟加拿大的交往,中國學習到用審計系統對付腐敗,使到後來中國在審計上嚴厲對付腐敗有很大的進步。可以說林思齊在此對中國也有貢獻。」
談到他在復旦演講的內容,梁燕城說之前跟林談過:「中國鬥爭很久,需要和諧」,於是林思齊就在他的演講中提出一個結論:「與天和其樂無窮,與地和其樂無窮,與人和其樂無窮」。這是對應中國毛澤東所說的:「與天鬥其樂無窮,與地鬥其樂無窮,與人鬥其樂無窮。」
梁燕城說,復旦是中央智囊的地方,之後「和諧」成為了中國的主調,我想有他當時做的很大貢獻,使中國從以「鬥爭」轉變為以「和諧」,這是很令人開心的事情。
在他退任省督之後,一份加國的英文報紙的社論寫到:「每逢你瞧不起中國人的時候,請您記得林思齊,可叫三聲『林思齊』」,可見他的生命和形象對西方社會的影響很大。
梁燕城又提到一件重要的事件,當時溫得森任省長引起重大爭議時候,民意希望他辭職,林思齊(省督有權勸省長離職)跟他說:「民無信不立」,還有一句話也是以中國的故事和中國的價值觀去講,指出正義很重要。在他講完之後溫得森就辭了職。
至死不渝的愛情
梁燕城表示,林思齊退休之後,太太的去世對他來説是個痛苦的經驗,很長的一段時間他才能復原。他退休的生活是推動種花和詩歌,成立了賞花會以及聖詩會。到他病重時候,他都是很開心的一個人。
「在近期病重期間他較為虛弱,我每週都同他禱告。我們一起看窗外的藍天和大海。祈禱的時候我們忘記了世界種種風雲,看到了永恒,進入另外一個世界。」
而梁燕城最後一次見他,是去中國一個城市發展的研討會。「我走時跟他說等我回來,但這次等不到再見面了。我們最後一面的談話中,他講了一句話:『我跟你靈裏相通的,我們是同感一靈的,祈禱時候我們進入一個靈性的世界。』」
相關新聞: 加卑省首位華人總督林思齊安息 一生經歷平安喜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