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下醫生工作加入「突破」
會上他分享了自己的成長故事。少年時他亦有迷失期,對自己無信心。他笑說從前自己連課堂上站立發言也不敢,到今天自己的改變連多年的同學也走來問他:「你是蔡元雲嗎﹖你做乜搞成咁(變得不再怕羞)﹖」
蔡醫又透露了發現自我的經過。本來他在外國讀醫,後來在突破創辦人之一的蘇恩佩姊妹的鼓勵下,他膽粗粗地參與了《突破》雜誌的工作,更將之搞得有聲有色。他表示他本來只會做油印,不會編寫,但當年蘇恩佩對他說:「你裡面有火,有對神的委身。」結果他在一起禱告後受感動毅然放下醫生的工作,踏上青年工作的生涯。
他形容突破剛開始時自己像「一舊飯」,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懂,但神會加給恩賜。他說:「信主的人有神的靈,神會給你屬靈恩賜。」更沒想到他參與突破機構廿年後他的父親會對他說:「原來你做的都好有意思。」蔡醫笑說:「我父親之前跟我說的是: “我看你很蠢,但看你很快樂。”」
如何發現自我﹖我不知人不知—神知
但青年人如何發現自我是不容易回答的問題,對此蔡醫指出人有四個層面的自我認識,一是「人知我知」的一面,二是「我知人不知」,即私隱的一面,三是「人知我不知」,就是人的盲點,而第四則是「我不知、人不知」,就是無人知悉只有創造者上帝知道的自己一面。
他提到《聖經》中的青年人物大衞的故事來闡明如何認識自我。大衞少年時被父親兄長忽略及輕看,後來他事奉王時又被妒忌,處處為難。蔡醫說:「很多人成長過程中被別人覺得無用;年青人初露頭角,但又被踩在腳下。」但是神看人不是看外表,被人踐踏的大衞最後成了王。
後來大衞沉迷於色和權,奪人之妻,殺人之夫。蔡醫又提醒青年人:「不是低沉、窮時迷失,而是以為自己擁有一切時會迷失。」他又說:「權力叫人瞎眼、金錢叫人瞎眼、成功叫人瞎眼。」
他表示吵鬧容易令自己迷失,要聆聽自己的聲音需要安靜下來,但香港人很難認識自己,連去海灘亦帶同麻雀耍樂、耳塞MP3,港人難以安靜可以一斑。
他帶領大家安靜,「回顧過去自己的某些成績、成就、成長歷程;內望裡頭的夢想和喜悅;最重要是往上望:謙虛禱告。」此外加上敢試、敢闖、敢問,青年人能發揮自己珍貴的亮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