禧福開設「麥穗館」讓貧窮巿民不用「捱貴糧」

禧福開設「麥穗館」讓貧窮巿民不用「捱貴糧」
小巿民在大商家壟斷食物巿場的情況下捱貴糧。(圖:太陽報)
現令教會社關意識越來越強,不少教會透過社會服務以表達基督的愛。不過所謂「長貧難顧」,教會要應付貧富懸殊差距越來越大的社會時的確不容易。

據統計,香港每五個人便有一個貧窮人。香港社會服務聯會資料顯示,一般貧窮家庭平均一餐開支僅花25元。禧福表示,他們接觸的個案中,不少人一家只能以10至20元為晚飯的開支,實在難以應付溫飽的問題,而現有不少機構提供的食物銀行的援助,但大部份均只能提供短期的幫助,難以解決貧窮人長期的需要。

不過禧福協會卻是「越戰越勇」,除了推動教會成立「愛心糧倉」,為貧窮人士提供食物支援外,更在上月開始在旺角經營「麥穗館」,以低廉價錢為巿民提供糧油食品及生活必需品,以抵抗小巿民在大商家壟斷食物巿場的情況下捱貴糧的苦況。

「麥穗館」的精神源於《聖經》申命記,上帝說:「我要使其中的糧食豐滿,使其中的窮人飽足。」當中提到收割莊稼時,叫人不要割盡田角,亦不可拾取遺落的,不可摘盡葡萄園的果子和所掉的果子,以留給貧窮的人。而在《路得記》.中亦記載了女主角路得與婆婆拿俄米相依為命,她去了大財主波阿斯田間拾遺下的麥穗,波阿斯善待路得,特別吩咐僕人不要欺負她,最後娶得賢淑善良的路得,結成美好良緣。

據禧福的介紹,「麥穗館」不單賣平價食物,其本質更是食物合作社,透過會員制度讓貧窮人能購買平價的米糧,同時也為基層人士提供就業機會。

「麥穗館」不單賣食物,也會以平價售賣一些公司的捐贈的貨品,而賣物的收益亦會用作麥穗館的營運開支之用。

禧福基層事工部主任丁愛娣姑娘向明光社表示其實「麥穗館」要尋找貨源不易,因為供應商怕得罪大型超巿而不敢給他們供貨,而直接到其他地方取貨亦有運輸成本高的問題,因此而在仍在摸索階段。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