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祖堯教授加國佈道 分享行醫及教育生涯

沈祖堯教授加國佈道 分享行醫及教育生涯
沈祖堯(右)在溫哥華的分享會,在他身旁的是特別音樂嘉賓徐偉賢。
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教授剛結束加拿大的佈道旅程,這次訪問屬私人性質,他共到訪六大城市、舉行九場聚會,深受廣大朋友歡迎。

沈祖堯是教育界和醫學界的翹楚,從2010年7月起,擔任香港中文大學的校長至今,是知名的教育學者、作家、腸胃研究專科權威。在見證會上他分享了對影響他至深、在沙士(SARS)期間發生的經歷。

沈教授與加拿大頗有淵源,他說:「回想二十多年前,剛剛新婚的我和太太,從37度的熱帶巴里島乘飛機來到了正值寒冬溫度只有零下37度的卡加里修讀為期三年的生命科學博士學位,從繁華的都市來到了大雪紛飛陌生國度。由於天氣極度寒冷,太太無法適應,在三個月後返回了香港,留下我獨自度過三年的加拿大求學生活。」

在獲取博士學位之後沈祖堯教授返港從業,並於1998年取得香港中文大學醫學博士學位,開始在醫學界大展拳腳,蜚聲國際。2004年起帶領15個亞太地區的專家展開對大腸癌的研究,作出重大貢獻。2009年研究出以抗生素治癒胃潰瘍的醫療成果,獲美國Marshall及Warren奬座,乃亞太區腸胃科最高獎項。同年,獲頒德國腸胃病協會內窺鏡獎。

沙士的爆發明白到生命的脆弱

「回想起當年,我在研討會向超過一萬人授課,文章在世界手屈一指的醫學雜誌上刊登。」事業上的成央A隨之而來的是榮譽、地位和權力的提陞。他說:「有時我會覺得世界在我的掌握之中,但2003年沙士的爆發改變了我的一生。」

沈祖堯續說:「我看到了人們徘徊在死亡的邊緣,家庭的破碎,至親的離世……讓我明白到生命的脆弱!如聖經所說『賞賜的是耶和華,收取的也是耶和華,耶和華的名是應當稱頌的。』」

在沙士期間有很多感人的故事,沈教授向大家講述了一個真實故事。「有一個男孩過往是一個非常反叛的青年人,經常打架、吸毒,與家人關係惡劣,然而他的雙親很不幸都染上了沙士。在我和其他同事巡房詩,他跪地懇求我救救他們,哭著說:『如果你救不了兩個,請你至少救回他們其中一個吧!』很不幸的是最終兩個都沒有救回。然而,生命就是那樣的神奇,這個男孩從此振作起來,戒掉所有的陋習,並且返教會,修好與人的關係,還積極參與教會的侍奉,他的生命得以回轉、改變。」

藉禱告病人情況漸漸好轉

當時沙士肆虐整個香港,疫情在不同地區迅速蔓延,而各種藥物都無明顯效果,醫生束手無策,又有越來越多的病人病情告急。沈祖堯明白到只有依靠神才能走出這個難關。

當日,他向各個部門發出一張通告,讓基督徒的同事下午到他的辦公室為患病的沙士病人向神禱告。同事們才驚喜地發現對方原來都是基督徒,於是進行了第一次的祈禱,大家緊張的心情稍稍得以舒緩。第二日,藉着這個禱告,他們發現病人的病情奇蹟地漸漸好轉。

沈祖堯說:「沙士爆發之後,從只知道事業、名聲和美好生活的我,開始明白生命瞬間消逝,體會人性的敗壞,以及教育的重要。」

上帝給我的意外任務

沈教授坦言曾打算在50歲時退休,「可是上帝給我一個意外的任務,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我接受擔任中大校長一職。」

談到全球的大學教育,沈教授認為,今日的教育只重視資訊與技能,不重視追求真理和創造力。學生們花太多的時間去背誦事實,而非對既有的概念反思和批判;不懂得反思自省會令目標含糊,信念不定,最終迷失方向。

最後他表達了對今日教育的期望,「保存人文精神,培養創新和批判思維,以及造就世界公民的概念,應是我們教育的原則。」他又說:「訓練學生慎思明辨是高等教育的重要職責,透過通識教育以及對思想和信仰兼容並蓄的開放精神,才能培養年輕一代獨立思考能力。」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