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道會之一] 陳耀鵬—八種心志、福隨而至

[講道會之一] 陳耀鵬—八種心志、福隨而至
陳耀鵬博士(左)將與大家一同學習如何做一個天國的子民,以及天國子民的品格。(圖:基督日報/ 陳麗斯)
「如果說耶穌的整體教導是皇冠的話,登山寶訓就是皇冠上的寶石,而八福就是冠上的珍珠。」第一天午堂講道會上,建道神學院副院長陳耀鵬博士表示將與大家一同學習如何做一個天國的子民,以及天國子民的品格。

陳博士講解了《登山寶訓》的背景。他表示耶穌並不是一次性地講授登山寶訓,而是馬太從不同場合收集了耶穌的教導後加以整理出來的精華。《馬太福音》5至7章是登山的記載,提到耶穌開口教訓,「教訓」不是過去的動詞,而有未完成、重覆出現的意味。登山寶訓放於4章之後,4章17至22節講了耶穌剛開始他的事工後,他呼召門徒並清楚教導門徒該如何做自己的門徒,因此登山寶訓是告訴門徒他們應有的表現。

「八福」在登山寶訓的開頭處,但要了解登山寶訓的話必須從《馬太福音》的整個結構入手。《馬太福音》全卷有28章,3章28章有幾個重要部份,其寫法均首先記錄了耶穌的工作後再講耶穌的言論。例如7:28-29:「耶穌講完了這些話,眾人都希奇他的教訓,因為他教訓他們,正像有權柄的人,不像他們的文士。」又如11:1、13:53-54、19:1及26:1-2都有這樣的結論。

[講道會之一] 陳耀鵬—八種心志、福隨而至

陳博士表示作者馬太用了特別方法將這些資料放一起,並且都受神的啟示而有其原因。他說,《登山寶訓》與一般世俗道理不同,有的人只看重這幾章聖經,彷彿這是基督教中心教訓而減低了聖經其他部份記載的神聖超自然的部份,甚至視神蹟為陪襯。而他認為馬太介紹了耶穌的多方面,教人不單欣賞登山寶訓的耶穌,更與趕山污鬼的耶穌發生關係,讓人知道耶穌不單是拉比,更是超自然的基督,並且是人類的救主。

陳博士又指出當今一些信徒的問題:有人對耶穌的神蹟非常讚嘆,但對耶穌指責不可咒詛弟兄、不可離婚、不可發誓、不可姦淫等等這些對他們的生活模式有所衝突的教導時,就抗拒這部份的耶穌,只願去肯定超自然的神聖。他說:「基督徒是否也是如此對號入座、只為自我滿足﹖」他認為這是現代人面對繁多選擇時的自然回應,甚至以同樣方式對待耶穌,只選擇適合自己的教導遵行。他說:「我們不能偏重聖經某一部份的真理。」

他認為「登山寶訓」不是信仰最重心的道理,而是生活的標準。登山寶訓以門徒為對象傳講,而陳博士認為此處有重要的信仰原則:「如果沒有讓人先信靠耶穌,遠離罪惡,得著重生而只叫人行善的話,就與其他宗教無分別,這違反聖經的先後順序。」因此登山寶訓不是對非基督徒的要求,而是對天國子民的品格標準。

八福重點

陳博士認為八福的重點之一是為了顯示耶穌無上的權威。《馬太福音》1:18-25 2:1-12, 13-15, 16-21, 22-23這五段都有四個特點:夢、命令、順從跟舊約的應許。似乎馬太刻意地將耶穌與舊約人物摩西作比較。耶穌出生時,希律王將伯利恒城里兩歲以下的男孩殺盡,這與摩西出生時,法老叫希伯來的收生婆將以色列人的男孩都殺光相似。此外《路加福音》記載登山寶訓的教訓時亦似乎有意將摩西得到律法的西乃山與耶穌登山作比較。他認為有摩西登山得律法,但更偉大的耶穌將新的律法頒給天國的子民,從此顯出耶穌的權柄。

陳博士說:「看登山寶訓時如果沒帶成見,不單會看到高尚的道德教訓及改造社會的本質,更可看到耶穌有權柄。」他舉例耶穌所說「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因為天國是他們。人若因我辱罵你們、逼迫你們,捏造各樣壞話譭謗你們,你們就有福了」、「莫想我來要廢掉律法和先知,我來不是要廢掉,乃是要成全。」等,難怪眾人都希奇他的教訓。

按肉身而言耶穌才剛三十出頭,但人們都感受到他話語的權威,即使是宗教領袖亦不滿耶穌稱神為父。但為什麼耶穌要講呢﹖現代有所謂「政治正確」,很多人看別人臉色,但耶穌沒有如此作,當耶穌對被四個人抬來的癱子說:「小子你的罪赦了」時不單要癱子得到全人的醫治,更表明他有赦罪的權力。陳博士認為信徒要反省:「我們的生命中有時怕得罪人,不敢講罪的道理,更說文化不斷進步,別提罪,反要用新名詞掩飾罪:娼妓、賣淫叫『性工作者』;暴力電影叫作『動作片』,姦淫叫作『婚外情』。耶穌來要徹底解決罪的問題,成就律法不能作的,滿足神的義,然後才有道德品格的要求,向人陳明神無上權威,因為八福要求聖徒有高尚品格,要門徒過完全不一樣的生活。」

他亦表示耶穌要求信徒有的這些品格非自己可以活出來,乃聖靈在人裡頭動工才能實行出來。他說:「以色列多年有長老祭司教導,尚不能遵守律法的教導;我們這些未受律法教導的外邦人,如何靠自己遵守比律法更高的要求呢﹖」

有福,因為神看重我們

陳博士然後談到「福」。他說「山上寶訓」提到的福不是主觀的感覺,而是實實在在的福氣。中國人對福了解廣泛,從消災到擁有財富地位;人知道福是上天賜予的,而最高的福是得上帝的悅納。

他又說,有福不一定是感覺快樂,因快樂是主觀感受,但耶穌是客觀地講神對人的看法及對人的正面評價,「神賜福我們時,代表神看重人。這福未必帶來快樂感,有福的原因是神看重我們。有人說『有福是神對我們微笑』,甚至有人說是『從天上來的掌聲』。」

他又認為「八福」講的是無上的權威,說明神高尚的品格及信徒今生的追求。他分析第一福與第八福應許都是「天國」,是現在式的,而第二福到第七福的應許各有不同,並且看似是將來式。他表示將六種不同的應許放在「天國屬他們的」確定的應許的中間,似乎在說中間六種是天國的福氣,亦是說成為天國子民時,天國的福氣都會臨到他們。

他又認為第一個福與最後一個「因為天國是他們的」是現在式,意味天國與我們同在,但第二至六個福如「必得安慰」、「必承受地土」、「必得飽足」、「必蒙憐恤」、「必看見神」、「必稱為神的兒子」等天國完全的祝福則在將來才可以得到,「求主幫助信徒現在和將來有好的平衡:天國既是現在也是將來,我們現在能享受神的治權,但亦要繼續追求。」

二戰期間對不同人有不同的意義,而1944年6月6日盟軍在法國落曼弟登陸的一天卻廣受重視,並成為數個電影的題材。雖然佔據此地在整個歐洲看來沒什麼分別,亦未能平息仍然持續的戰役、痛苦、傷亡,但由此開始歐洲大陸走向解放,被囚的人得自由,希特拉結束自己的生命,德國宣佈投降。他說:「每次披掛上陣、面對罪惡時,每次有天國子民的品格展示時,你的入口就擴大一點,直到耶穌基督回來時,稱讚你時,你將低下頭對自己說:這完全是神的恩典。」

[講道會之一] 陳耀鵬—八種心志、福隨而至
他又說:「當你看到電視上男女關係隨便、心裡哀慟覺得不是這樣時,黑暗就遠了一點,光更強了。 當你以敏感的心尊重下屬,黑暗就遠了一點,光更強了。—溫柔的人有福了。 當你申請你很需要的工作,但申請表上誠實地將病歷寫上去,明白可能影響取錄機會,但如此對僱主才公平時,黑暗就遠了一點,光更強了。—溫柔的人有福了。 每次你對別人心存憐憫,為他禱告時,黑暗就遠了一點,光更強了。—憐憫的人有福了。 當工作上堅持基督徒的聖潔原則,黑暗就遠了一點,光更強了。—清心的人有福了。 當看到兩位肢體各執己見,互相傷害,幫助他們和好—黑暗就遠了一點,光更強了。—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 當別人對你的信仰事奉加以抵譭,但你仍努力不懈,忠心事主—黑暗就遠了一點,光更強了。—為義受逼迫的人有福了。」

他最後提到甘地有一句值得反思的話:「我喜歡你們的基督,但不喜歡你們的基督徒,因基督徒不像你們的基督。」但他臨終前的另一句話令人覺得有資格講這句話。他臨終前的一星期訪問印度,坐火車離開,一個記者追著他問他一個問題你對世界有什麼訊息呢。甘地回答:我的生命就是我的訊息。

他挑戰在場信徒:我們似基督嗎﹖但我們的生命是我的訊息嗎﹖願我們一生追求八福的福氣,就是在神面前被他欣賞。最後他作禱告:「親愛天父多謝你,今天思想耶穌對門徒的要求,求將你的話放在我心裡,讓我們的生命成為訊息影響其他人。」

(本報推出港九培靈研經大會專題,每日即時更新,與信徒一起回顧每堂講道內容)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