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傳烏干達宣教士:我們對非洲的負擔 編輯室 2011年12月2日星期五 上午6:41 作者:吳天德、陳淑吟 感謝神的恩典,天德於2006年5月畢業於新加坡神學院,在他進入神學院就讀之前,天德與妻子(陳淑吟)原在南非居住,天德從事當地商店生意,妻子由香港母會差往南非宣教。結婚之前,天德清楚神的呼召並奉獻一生事奉主,於是我們兩人經過多方考量與禱告,知道天德有必要先受神學的裝備,以便能與妻子在事奉上有更好的配搭。神在2001年引領我們前往新加坡,展開神學訓練的生活。在即將離開南非前往新加坡之前,我們夫婦兩人在神面前立了一個心志,當天德神學裝備完成之後,希望能回到南非服事,回應神給我們在非洲大地向華人群體傳福音的負擔。 在神學院第二年剛開學的時候,正是學院每年舉行的差傳週,當時也有各差傳機構攤位介紹機構的運作,經過詢問了解之後,知道華傳(當年華傳還沒有與神州合併)的對象是向世界各地華人及非華人宣教,天德覺得加入華傳比較適合我們回到非洲向華人群體服事的負擔。天德在2006年畢業之前,第一個詢問的機構就是華傳,並且也進行加入華傳的事宜。雖然當時我們夫婦兩人向華傳表達了堅定的意願,要回到南非事奉。然而,當時華傳還未開展非洲的宣教工場,故華傳建議我們前往其他的宣教工場服事。我們夫婦兩人經過禱告及等候後,神卻開了另一條路,讓我們在2006年7月開始在新加坡篤信聖經長老會加略堂(Calvary Bible-Presbyterian Church)華語崇拜事奉,我們與華傳的配搭合作就此暫告一段落。 正如聖經所曰:「人心籌算自己的道路;惟耶和華指引他的腳步。」(箴十六9)雖然從那時與華傳的聯繫是暫時告一段落,而天德在牧會期間,也曾向神祈求,主若許可,讓我們一家就在新加坡安定生活,況且我們的兒子以勒在新加坡出生,希望他能在新加坡成長,在此地良好的環境下接受教育。但是,有一次在教會的禱告會中,我們查考的經文使徒行傳第十八章1-11節,其中9-11節的經文:「夜間,主在異象中對保羅說:『不要怕,只管講,不要閉口。有我與你同在,必沒有人下手害你,因為在這城裡我有许多的百姓。』保羅在那裡住了一年零六個月,將神的道教訓他們。」神藉著這段聖經,讓天德再次想起非洲很多地方的華人迫切需要福音,有誰願意去向他們傳遞福音呢?!非洲華人需要有人前往並住在那裏將神的道教訓他們,神也藉此提醒我們勿忘當初離開南非前的心志,於是天德向淑吟分享他的宣教負擔,我們夫婦再次重燃回南非宣教的心,我們也繼續禱告等候神的引領,並且再次與華傳新加坡辦事處接觸,分享我們一家對非洲華人的負擔。 「籤放在懷裡,定事由耶和華。」(箴十六33)感謝神的引導,天德夫婦深信在這磋商的過程中,讓我們對神州華傳有更多的瞭解,也在這個過程中,漸漸理出一個確定的宣教工場-- 東非烏干達。東非烏干達是神州華傳要開展的新工場。的確,宣教是一個信心的課,也是學習順服主的生命歷程,更是對上帝完全信靠順服的操練。我們透過差會給我們的意見及指導,看見神為我們開展的宣教路。感謝神,透過新加坡辦事處的推介,美國總部接納了我們成為神州華傳的特約宣教士。 在出發工場東非烏干達之前,2011年1月至9月期間,天德一家三口在新加坡、香港、台灣等地,開始籌募經費之旅,向教會牧者、領袖及各肢體分享我們一家將往東非烏干達向華人宣教的異象。雖然過程相當艱辛,加上擔心孩子教育等問題。感謝神,因著有许多主內肢體為我們一家代禱和支持鼓勵,以致我們一家靠主恩典能繼續向前走。今年7月我們還為著經費沒有著落輾轉愁煩之際,感謝主,終於在8月得知經費已達百分之八十(80%),我們一家可以出發前往東非烏干達了;不單如此,以勒在烏干達報讀的學校,神也為他預備了學額,這一切神都適時的為我們安排好了。 在八月底及九月中,得蒙差會及香港深水埗浸信會和荃灣浸信會為我們一家出發前舉行禱告聚會。我們一家於9月16日由香港搭機前往東非烏干達,帶著教會領袖和肢體滿滿的祝福,正式開展第一任期兩年的宣教服事。如今我們一家已在東非烏干達了,回顧過去的日子,我們一家存著滿心感恩,感謝父神的引領及教會領袖、各位肢體的支持與代禱,還有差會同工們的協助,讓我們在天國宣教事工上有份參與。最近,常常想起一位宣教士曾說過:『黎明活著是有福,年輕本身是天堂。』在人生的歷練裏,我們已不年輕,但願活著的日子,更順服主的引導,為主作個得人漁夫。 (作者夫婦為神州華傳宣教士在烏干達服事) 蒙允轉自《華傳》第12期:http://www.gointl.org/publication/magazine/article/1389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