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德生六歲志在中國 差傳教育要從少開始 編輯室 2009年8月25日星期二 下午2:35 要收割的莊稼多,作工的人少。華人宣教團體不斷向信徒發出宣教的呼聲。但據統計全港教會約1400間,但香港差傳事工聯會統計會員差會派出的宣教士卻只有300多名,平均4間教會才通過差會派出一名宣教士,可說強差人意。 中國內地會創辦人戴德生牧師在六歲時已發表「我長大後要到中國宣教」的志向,並在年僅20歲已踏上中國宣教之路,與其父對他的宗教教育和宣教教育不無關係,在家庭裡與孩子一起勤讀聖經、在飯後與孩子一起阅讀與中國有關書籍,並為孩子獻身宣教禱告,終培育出這位偉大的中國宣教者。 不但如此,戴德生的中國宣教亦是在家族中伸延到後代,其子戴存仁、孫戴永冕、曾孩戴紹曾及玄孫戴繼宗至今仍承傳其志,一生獻身中國宣教。 九龍城浸信會差會蕭楚輝牧師提出要在幼兒時開始差傳教育。他認為耶穌並不將孩童及青少年排拒往普天下去的大使命之外。他又指出,保羅的同工提摩太亦可能不過是二十餘步的青年人,認為從聖經記載、到歷史的發展,說明差傳使命宜於幼年教育及體驗,並於少年時期參與及投身。 他又指出今天華人教會本於資源限制、事工優次和即時回報的考慮,出現忽視兒童事工的現象,亦未能將大使命的概念放於孩童教育上。而除了教會外,父母亦往往重視名校及課外技藝過於信仰培育,以致孩童難以從小建構差傳信念。 他建議教會教導兒童透過金錢奉獻、禱告、參與事奉等學習差傳之道,並舉辦親子訪宣、學生交流團、青年夏令營等教導孩子學習差傳事工。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