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驗毒學生關注私隱 團體建議制定及公開私隱措施 關銘恩 2009年8月28日星期五 下午5:40 校園自願驗毒計劃12月將於大埔校園推行,一項調查顯示學生關注私隱被侵犯及確認濫藥要面臨後果。團體建議政府制定清晰保障私隱措施,並尊重學生意願,讓學生自行選擇檢驗結果通知何人以及接受何種方法協助。 調查由救世軍進行,訪問了700名全港各區中學生,收集對於校園驗毒計劃意見。調查發現八成三受訪者表示關注個人資料保密問題,不願意接受驗毒的學生中,三成認為私隱被侵犯;若要將結果通知他人,五成受訪者選擇父母,三成選擇社工。 調查還顯示不願意驗毒的學生會設法逃避,比如向學校老師表示不參與,向家長尋求支持不參與,檢驗日曠課。 機構建議政府制定清晰措施保障私隱,向學生公佈,包括抽驗名單的程序、驗毒程序、資料保存、銷毀成尋等,並製作小冊子及短片,讓學生及家長瞭解程序及相關的資訊,減低學生機家長疑慮。 機構還表示,為爭取更多青年人參與驗毒計劃,應尊重學生個人選擇,比如在驗毒之前,讓學生簽署意向書,包括接受或不接受驗毒,選擇將結果通知誰,若結果屬陽性,接受何種方法幫助。對於不接受驗毒的學生,可選擇其他跟進方法。 鑒於學生關注確定濫藥面臨的後果,機構建議政府必須界定清楚與法律相關的問題,接受驗毒學生是否會界定為疑犯,是否會被檢控。 去標籤化 全方位預防 對於偶爾濫藥的學生,機構建議家長、教師、社工、醫生及社區全民參與,提供社區為本的全方位藥物濫用預防服務,以堵截偶爾濫藥學生跌入成癮的危機。 救世軍現提供的全方位預防濫藥計劃包括,由家長輔導大使,幫助為濫藥子女而困擾的家長;由過來人及其家長組成支援團隊,輔導有濫藥高危的一群;有關社會人士擔任濫藥青年同行者,協助他們建立生活目標;又設基金提供訓練,發揮青少年才能,強法身份認同,減少因濫藥而引發的標籤效應;連接企業和雇主,給因擔心驗毒而逃學的青年人提供生涯規劃和實習計劃,一方面增強在學動機,另一方面給予機會踏入工作世界。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