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略查查國內流浪兒的資料,原來他們的問題殊不簡單:他們犯事多多,令當地警察甚為頭痛,既不能抓又不能關;只提供短暫住宿的救助站亦無法子,也不能强送他們回鄉,不少送了回去又再次逃出來,有關當局可說是有心無力。
面對這班令人又愛又憐又恨的「小混混」,「無家者」爲他們建立的家能留住他們嗎?又以什麽留住他們呢?且聽「無家者」總幹事賴淑芬向本報記者的分享。
「出於神的,祂親自來帶領」
賴姑娘從得到在國內建立流浪兒之家的感動開始講起。
這個異象約於06年開始,她內心常常記掛著國內有一大群孤苦伶仃、掙扎求存的流浪兒童,有感動去大陸服事他們。這個異象很快就點燃起來:一位傳道人和他的妻子受感動願意投身,另一對義工夫婦亦樂意參與,於是她的隊工一下子增至5人。
然而中國這麽大,從哪兒開始著手呢?她既不熟悉國內情况,沒有國內服事經驗,無人際網絡,加上中港文化不同,不能照搬香港的模式,面對種種疑問,賴姑娘團隊沒有被這些問題束縛,而是深信「出於神的神必定帶領」——於是他們一起禱告,謙卑求問神。
在禱告中有人感動得到一個「泉」字,也有人看到燈塔的圖像——在一個近海的地方——於是「泉州」這個名字呼之欲出。
確定去泉州之後,他們繼續禱告進入大陸的門。沒想到香港理工大學有人忽然主動聯絡他們,請他們給國內民政局人員提供服務無家者的培訓。而該民政局正是在國內開設了過千個服務流浪者的救助站,結果促成了他們與福建省民政局的合作,令他們得以在泉州建立院舍直接服事當地的流浪兒童。賴姑娘見證:「果然,出於神的,祂親自來帶領。」 有了院舍 浪童入新家
經過一番努力、持續與不放棄的過程,一路的禱告下,這個家終於建成——得到很好的校舍,取名「泉源少兒培育之家」,成爲泉州市一間以民辦組織形式開設的流浪兒童救助機構。
這個「家」如何建立起來的,賴姑娘娓娓道來:「校舍是禱告得來的,是在山區裏的一個舊校舍,我們去看的時候覺得很合適,想到這對小孩子很好,讓他們能安心在這兒生活,太近城市容易被五光十色的環境所影響。」
院舍從提供日托開始:白天從救助站將接孩子過來,晚上把他們送回去。約08年1月起院舍正式接待男孩子入住,至今一共收容過17人。有的願意回去鄉下,現在入住的一共10個,最小的約8歲,最大的約13歲。 「他們多數來自四川、貴州、新疆等較窮的省份。我們聽他們的故事,多數是因爲家庭出現問題的,比如父母離婚之後小孩子無人照顧,或是被虐待逃離家門,有的被家人遺棄,幾歲大就出來流浪。還有少數是因爲家境窮困,吃不飽穿不暖,小孩子聽說城市拾破爛亦賺到錢,或垃圾桶裏都能找吃的,就離家開始城市流浪的生活。」
愛的家 管教的家
賴姑娘介紹,流浪兒在救助站通常住上幾天就要離開,若願意回鄉下的就會被送回去,無人接收的則繼續流浪,人間蒸發了的也有。而這些流浪兒童的將來,有的做童工,有的則「跟大佬」作奸犯科,流浪越久問題越多,打架、結黨、吸毒的比比皆是,而且在性格上他們都很固執,容易動怒。
所以院舍從「兩條線」出發,一是透過關懷和輔導提供德育教育,以「品格第一」爲原則,幫助他們「洗底」,重建誠實等良好品格。另一是提供非正規的小班教育,在學業上幫助他們「補底」,讓他們將來可以選擇繼續升學或就讀技能學校。「最終希望他們不要再瞓街,能好好生活,更能祝福祖國。」
從前問題少年 叫人刮目相看
賴姑娘講起「家」裏孩子的改變,語調立即興奮和喜樂起來:「起初有些孩子真是很難搞,因過去被虐待過,動不動就要打人,脾氣很火爆,發起惡來,要兩個大人才能把他按住。他們外表天真可愛,但內裏複雜,不過當他們信任這些大人的時候就變得很聽話。」
「通過正面的教育以及關愛,他們很快就能改變。而且他們還很聰明,生命韌力強,更比城市的小朋友更有創意:他們會自創玩具,用小小的資源就能DIY出搖搖板等玩具;他們很愛學習,有些孩子聽外籍老師教的英文立即就能記住講出來。其中有一個更是資優兒童,天文地理的書都能夠過目不忘。」
賴姑娘表示入住半年左右的孩子已能見進步,入住一年以上的轉變簡直令人刮目相看,他們的説話往往教人感動不已,「有個小孩子說:『我將來要做工存錢,在這兒建一座旅館,照顧叔叔阿姨義工們,因爲他們這麽辛苦照顧我們。』還有的說以後要帶叔叔阿姨去遊埠……以前他們掙扎求存,在愛的感染下他們亦開始去關心身邊的人。」
「他們還懂得感恩,少了自我為中心。我們曾帶他們去探望福利院的傷殘孩子後,他們都懂得說自己其實都很幸福。」賴姑娘對這個家的「大仔」們滿有盼望,期待兩三年之後他們能成爲領袖,以「大哥哥」的角色去扶持下一班入住的孩子。
擴展這個家 成爲互相扶持的家
談到將要入住的下一班成員,賴姑娘語氣顯得凝重。她表示現在接收的孩子都是健全的,不過外邊還有很多被人遺棄的殘障兒童和流浪女童,他們的境況更爲淒慘:殘障的流浪兒童生存力較差,生存也是問題,而流浪的女孩子幾乎全被性侵犯過,為她們建家亦是迫不容緩。
賴姑娘表示希望能盡快收容他們。不過現階段仍未預備好,在建築上,院舍還需要加建無障礙通道等設施,也需要為孩子們預備義肢、輪椅等。此外更需要預備一筆醫療費用,為有需要的孩子動手術,最後他們希望租用更多地方建立擴展家園。這一切初步預計需要十萬元左右,現正在籌集中。
展望
賴姑娘說:「我們的家舍裝修得很漂亮,因為我們看孩子是我們的公主王子,或許他們衣衫襤褸,但他們很聰明,生命韌力高,將來他們將能在神國內有所作爲。」
她表示最開心是看到無數生命的轉變。現在他們努力做好一個全人關懷的模式,將來能成爲一個「示範單位」,鼓勵政府、教會和有心人一同參與,以應付國内過百萬流浪兒童的需要,給予他們好的服侍。
想更多了解泉源少兒培育之家以及無家者協會在國内服務浪童的工作,請致電278806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