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盃熱退 賭害始露 戒賭求助個案倍增

2010年世界盃完滿落幕,西班牙苦戰整月後,終打敗荷蘭成為今屆皇者。但在西班牙報捷之際,不少人卻因世盃帶來的賭熱而慘成大輸家,不單賠掉了金錢,更輸掉了家庭關係,值得關注。 據明愛展晴中心調查數據,在世界盃進行期間,在6月份該中心接獲有關賭博問題的求助電話達1100多宗,比平日400多個個案有大幅增加。在機構的求助個案中,事主不少是因為錯買大熱的球隊而欠下賭債,有月入不過萬的打工仔豪擲3萬元賭注而輸掉15萬元,亦有30多歲的文員欠倩60萬元後,逼不得已將物業加按套現幾十萬還債予大耳窿。 東華三院平和坊戒賭輔導中心亦在世盃周開始今共接獲求助個案220宗,較前月增幅達3成之多。當中更有近兩成求助者萌自殺念頭。 機構推算:全港7萬多名青少年賭波成習慣 基督教戒賭機構新希望團契及明光社訪問所得,17歲以下的被訪者中有6.2%承認曾在世界盃期間賭波,當中表示間中賭波的有3成3,表示經常賭波的亦有3成,推算以香港約有120萬17歲以下青少年推算,有7萬多名青少年已有賭波習慣。此外在世盃期間有賭博的17歲以下青少年中,約4成是首次染指賭博。 新希望團契執行主任莫玉蘭表示,一旦青少年跌入病態的行列,即使世界盃完結仍會繼續賭博,加上他們未有收入來源,欠債、隱瞞家人和情緒等不良將令這班青少年成為「高危一族」。 明光社亦表示,世界盃吸引很多人嘗試賭波,總幹事蔡志森表示:「可見馬會宣傳成<功,平和基金的『睇波不賭波』策略在各方氣氛下被『溝淡』,特別是警方的『不賭外圍波』和馬會『直播世界盃』的宣傳策略下,巿民低估了賭波的嚴重性,青少年耳濡目染下,對賭博禍害的危機意識不足。」他更表示青少年賭博與吸毒同「不可一不可再」。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