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燕城博士再暢談科學與信仰的關係

續上文:「大師」宣傳「幸福科學」梁燕城進行大剖析 提到宗教信仰時,不少人會說:「我信科學,這些東西我不會相信。」將之視為與科學對立而嗤之以鼻。然而科學與宗教是否真的水火不容?梁燕城博士對此說法不以為然,在訪談中他引出不少例子說明宗教如何與科學不相悖,甚至科學發現如何證明了上帝創造宇宙的說法等。 他表示甚至有邪教以「科學教」為名稱,但它只是利用「科學」這個可信賴的名詞來堆砌權威。事實上科學跟信仰並無衝突——科學是通過觀察看現實世界,又通過實驗的方式,嘗試將經驗世界通總結出規律,又推論實驗發展出其他規律,最後掌握出經驗世界和物質世界的規律。 至於宗教則屬於人心靈內省的行為:「人的心靈有一種奇特的追求,這種追求是超過物質的世界。當嘗試對宇宙的根源、或對人生的意義有所追求時,其講法就能形成一種宗教。」他表示「宗教原則上可以提供一些而有理性根據的基礎」。 高層次的宗教可通過理性的驗證 但信仰亦有無法提供理性可檢查的純主觀的地方,但他表示高層次的宗教應該可通過理性的驗證,並具有理性的可靠性。他舉例子說:「譬如我相信上帝存在,這與科學世界所見的無必然的關係,但假若我相信上帝創造了宇宙,這個就可作為一種宣佈:我信上帝,因此亦相宇宙是有起源的,所以相信通過科學必定能找到宇由的起源。但無神論者只能假設世界沒有起源,無始無終。」對於宇宙起源的爭論,當代科學出現一些與宗教交界的課題。當時有研究認為若宇宙有起源的話,必會留下一些射線,結果在1964年Arno Penzias和Robert Wilso兩位科學家意外地發現這些射線,證明了宇宙有起源,亦成為了上帝存在的可信基礎。因此信上帝存在,並宇宙有起源的說法基本上符合科學的發現。梁博士以此說明信仰與科學並無衝突,甚至是一致的,亦證明信仰可以是有理性根據。反過來,一些無神論者要證明宇宙無起點甚為困難,因為此說與科學的發現並不一致,只能通過無數推敲推論加以解釋,如無神論的著名物理學家霍金高調聲稱「上帝不存在」或「沒有天堂」,但他只能提出幻想式或哲學性的的推論,因此被大批科學家否決,甚至脫離基本邏輯標準,只能說是幻想式的宣稱。 不少宗教信仰都有神蹟異能的記載,如基督教的耶穌、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等,那些又能否驗證真偽呢﹖而信仰中的主觀感受與體會又能否驗證出什麼呢﹖梁博士說:「有人說:『你信耶穌經歷到平安喜樂,我信佛教也有領悟呀!』當然這個不能成為證據,那么證據在哪呢?證據就是一些奇異的事蹟若有當年的人親眼看到就可以作驗證了。」最早的佛經公元前8年才寫成,從口傳到成文共經過500多年已经無法查證,當中不少更是被誇張的傳說,而當中的那些神異事蹟無法檢查真假。 見證人存在 耶穌的神蹟及復活高度可信 那麼《聖經》有無目擊證人的證據呢?梁博士說表示耶穌的事蹟就很奇特了,因為聖經記載了一些的耶穌行神蹟的地方,比如有一個叫畢士大的池子,也有一個西羅亞池,而這兩個水都在考古學證明是真實地存在,因此耶穌的神蹟可說是有比較可靠的依據。兩個水池在公元70年羅馬攻破耶路撒冷的時已被消滅,但1888年畢士大池被尋著,西羅亞池也在2005年找到,這兩個水池的重大發現顯明公元70年前有人見到這兩個水池而被記錄下來,到公元60至70年左右被記錄入《聖經》。 除此以外,四福音書在公元60年寫成、即耶穌復活後30年左右,在目擊證人仍然存在的年代寫成,因此寫的人很可能本身就是目擊證人。但如果耶穌行神蹟、復活等都是杜撰的話,那麼當時的人都會起來作證推翻,而作假見證在當時猶太人來說是很大的罪,因此梁博士認為耶穌的神蹟及復活等事蹟是可信的,「若事情過了100年才被人寫下來,如何亂講都無法證明,但在事情發生後的30年內則不可能是杜撰。保羅在哥林多前亦記載當時有500人親眼看到復活的耶穌,他說當大有部份睡了(已去世),但大部份還在生,也顯明耶穌的復活有不少當時的目擊證人,而不是後來的人通過口傳而記錄的。因此我真的相信耶穌基督是有神蹟又曾復活,這在理性上是有根據的。」 他表示有時宗教和科學的交界之間有理性調查的空間,以此證明信仰是否合符科學。而梁博士認為他所信仰的基督教的信念跟科學的發現是一致的。 宗教需要科學支撐其可信性﹖ 那麼「幸福科學」一類的新型宗教的出現,是否說明了宗教亦需要向科學靠攏,以科學支撐信仰的可信性﹖傳統宗教是否已經不能滿足現代人的宗教性的需要呢﹖ 梁博士再次否定此想法。他認為傳統宗教仍然有很多跟隨者。他分析,新興宗教的出現是由於資本主義社會的興起後,社會充斥不少無信仰及世俗主義人士。他們相信金錢、貪婪和慾望的滿足,不少人在成長過程中可能無機會接觸任何宗教。當中有些人在賺到金錢,達到成功以後,卻發現心靈仍然十分空虛,因為心靈不能因為物質的豐足而可以滿足,於是便嘗試尋找某些系統去解釋人生的悲歡離合、人如何得到幸福快樂等,於是有某些教派、或某些有成就的人想到某套講法以教化人。不少無信仰的人聽到後,覺得也挺符合他們的要求,又讓他們得到追求的東西,就跟隨過去。因此這些可說是心靈空虛的世俗主義及宗教中立人士,無機會接觸正統宗教而加入新興宗教的。 但是這些新興宗教有其限制,不少講法奇怪,理念相當薄弱,所涉及的人生深和廣度都不足,因此一些人進入以後很快走出來,亦因為他們的理論講得天花亂墜、疑假疑真,多聽了就生厭也就走出來。而正統的宗教則有龐大的宇宙及人生系統,在各方面較能給人滿足。 高級宗教讓人與宇宙終極的仁愛聯繫 科學能客觀地驗證一個信仰的真實性,那麼人如何在宗教和靈性上進深呢﹖ 梁博士表示,能讓人的心靈與宇宙終極的仁愛聯繫起來的是較為高級的信仰,它使人與宇宙最高的愛有一種感通,而且是能洗脫人的罪,並能承擔人的痛苦的,又使人轉化出永遠向前的、有盼望有生命。 他認為最好的高級信仰要能夠解決人的苦難,第二能解決人的罪,第三要對生死問題有最後的答案,並能提供永生的確據。佛教輪迴並沒有永生的確據,而是世世受苦的論述。但高級信仰能夠提供永生的確據,就是能給人終極出路的一套信念。 他又認為信仰的深度的特性顯現於能讓人生命由惡變為善,將人愛的天性發揮。他說:「如果一個人能通過信仰而改變生命,將他以前的罪惡潔淨,又能將苦難轉化為愛他人的力量,甚至天堂不只視為死後的世界,而是要在現實中行出愛去幫助人的天國的臨在。我認為這些都是深度的信仰的特性。」 宗教的最高境界 但是否所有深度信仰的經歷都是可靠理性的根據呢﹖「基本上若能提供理性可以檢查的根據的話,就可說這信仰具高度可信性;相反若不能提供理性可檢查的根據,可說這只是信念帶來的主觀經歷,而在主觀經歷裡亦有高度普世性的主觀經歷。高級宗教一般都有高度普世性的主觀經歷。我們可以比較不同信仰所達至的境界,若較為完滿,又較能對宇宙人生有較整全的解釋,又能為人帶來人們健康和正面的行動,我們就說這種信仰境界是最高。加上理性上可靠的話,我們就說著這種宗教是較為完滿的宗教。對我個人而言,基督教就是最為完滿的信仰。」
讓世界聽見基督教的聲音

你一次性或持續的支持,能讓任何人都能免 費閱讀《基督日報》的所有內容。

⽀持優質基督教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