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社會 > 時事
碼頭工潮 聖公會發聲行動撐工人
2013年04月17日05時16分 上午 Posted.
 | »碼頭工潮持續三周。(圖:星島日報) | 香港國際貨櫃碼頭(HIT)爆發的工潮續三周,勞資雙方剛展開第三輪談判,在工人薪金待遇的問題上仍僵持不下,令罷工行動不斷升級。聖公會北角聖彼得堂鄭守定牧師以文開腔,批評政府及資方的不義。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張建宗過去兩周被指「潛水」,無力處理事件。鄭牧師批評政府對事件視而不見,反應遲緩,使「急市民所急」、「民生無小事」成空話。 他又抨擊資方為減低營運成本及對工人的福利,妄顧工人人身安全,將人視為生產工具,不單突顯了貧富懸殊、社會不公不義的問題,更與基督教信仰所關心的人性議題掛鉤:「在整個營運與管理及作業的過程中,對人毫無尊重,形成一種只看商業利益,不但沒有社會公義與良心,對工人基本權利漠視,只視為其賺錢至富的工具。香港淪為如此賤視人性的社會,何等可悲!」 自97年以來,貨櫃碼頭工人的薪金一直未有合理加幅,且工時常達24小時甚至更高,更沒有吃飯及休息時間。近二百工人事件引起社會對工人福祉及社會公義問題的關注,引起民憤。
基督教的大節復活節剛過去,鄭牧師以基督耶穌的死及復活解析碼頭工人的處境。耶穌被釘死於十字架,正是整個社會各階層的人物自私自利或權力鬥爭的結果,剝削及踐踏了無罪的耶穌尊貴的人性。但耶穌後來的復活得勝了黑暗的權勢,為人帶來了希望,肯定了人性的價值。
碼頭工潮亦是耶穌復活二千年後一起人們唯利是圖,麻木不仁的事件,耶穌既已得勝,基督徒亦要「堅決向那不公義、無良知、麻木不仁、踐踏人性的社會及商業制度說不,更積極地向被剝削的勞苦大眾傳遞基督復活希望的亮光」。
聖公會今晚在旺角諸聖座堂舉行「守望碼頭工人祈禱會」,為事件守望。
碼頭工潮爆發以來,除了一直關心社會公義問題的基督信仰機構聲援外,亦有中文大學、浸會大學、樹仁大學、科技大學、嶺南大學、理工大學、教育學院等大專院校學生信徒關注,舉辦聚會探討事件,並探訪參與罷工的工人表達支持,約80人出席。
事件雖引起極大的社會關注,亦有不少信徒個別表達關心,本地大型宗派教會或有名望的牧者則少有公開發聲,帶頭向社會表達關注。
|
版權聲明:本文版權歸基督日報所有。未經基督日報授權,不得轉載。如需轉載,請向本報申請。
[申請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