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在這次風暴中,受害最嚴重的是小國海地。接連下了30個小時的暴雨幾乎淹沒了受災最重的戈納伊夫市所有的民房和居民賴以為生的耕地,山泥傾瀉也使不少人被生生活埋。此外,這次洪災之後,民眾所面臨的形勢十分嚴峻。水災後如不立即處理屍體,大範圍的瘟疫流行將無可避免。雖然海地政府已開始為遇難者舉行公葬,但在災區附近,能用作墓地的沒有被水淹沒的地方已經非常稀少。
據來自聯合國和在當地工作的基督教救援組織的報告,目前海地受災最嚴重的戈納伊夫、和平港等城鎮已經可以通過陸路抵達。“教會聯合行動”組織(Action of Churches Together)已向各災區派遣工作隊,與當地部門合作展開援助工作。“教會聯合行動”表示,目前災民最需要的物資包括食物、食水、帳篷和藥品。
挪威教會救援組織(Norwegian Church Aid)則將在本周內運送兩台淨水機到海地,並將派遣一名污水淨化工程師前往當地進行協助。世界教會服務(Church World Service)組織也準備向海地提供一個集裝箱的醫療設施。瑞典、芬蘭、荷蘭以及德國的基督教救援機構都紛紛回應教會聯合行動組織的號召,表示將向海地提供經濟和物質上的援助。
而世界宣明會的救援隊伍也已抵達災區展開救援工作,向災民派發地席、煮食用具、衛生用品、淨水丸及盛水器等緊急救援物資。宣明會又急購20萬個膠袋供糧食派發中心分配物資。此外,他們亦正在派遣糧食援助計畫下的五名工作人員到戈納伊夫,協助向災民派發食物,稍後還會把更多救援物資、毛毯及濾水器運往災區。
比起鄰國多明尼加的19人傷亡,近2000人死亡、1000多人失蹤的數字無疑說明了人口只有700萬的海地所受的災難之深。“海地”在印第安語中意為“多山之國”,3/4的國土都是山地,與多明尼加共和國之間也由一條山脈相隔。從17世紀起,來到海地的法國殖民者發現該地區適宜種植甘蔗,山上植被又多是桃花心木等名貴的木材,於是在當地大量砍伐樹木,將樹林改造為蔗糖加工廠,將木材賣到歐洲做成昂貴的傢俱。到上世紀50年代,海地的森林覆蓋率只剩20%,到今天更是只有1.4%。這使得海地幾乎不具備在受到自然災害侵襲時進行自我調節的能力,暴雨襲來時,洪水便從失去植被的山坡挾帶著泥土直沖而下。今年5月,洪水淹沒了位於多明尼加和海地邊界的一個村莊,大約2000名海地人喪生。此外,內亂後的海地政府部門陷於癱瘓,連年超過90%的高失業率更使國家無法為人民提供保障,只能依靠國際社會的援助。
香港世界宣明會也籲請市民為海地的20多萬災民伸出援手。香港世界宣明會總幹事趙煥明表示:“今年五月的水災已對海地人民造成嚴重損害,數月來在艱苦中掙扎求存,今次颶風帶來的水災更令他們雪上加霜,亟需外界的援助。宣明會已開展救援工作,並呼籲市民伸出援手,協助災民度過難關。”
捐款可循下列途徑: 1. 直接存入銀行戶口 恒生銀行 286-364385-005
2. 劃線支票抬頭請寫「香港世界宣明會」或「WORLD VISION HONG KONG」 市民請將銀行收據或劃線支票連同個人資料寄「簡便回郵六十九號香港世界宣明會」收 (免貼郵票),信封面請注明「海地水災救援」。捐款可憑正式收據扣減稅項。
市民如欲查詢有關海地水災救援工作,也可致電宣明會熱線2394 2394 或電郵hotline@worldvision.org.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