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教会更新运动总干事胡志伟牧师于3月16日在香港教会更新运动网站发表评论,回顾教会与社区发展的关系。
教会积极参与社区发展时期
胡志伟指出,在"洛桑信约",即1974年福音派领袖聚首瑞士洛桑商讨使命共议信约,肯定基督徒的布道与社会责任两者皆重要,在80年代香港教界出现所谓"社区教会"的概念。他以个人为例,1984年神学毕业后往宣道会元基堂(元朗水边围邨)协助开荒,以社区服务注入福音事工。
他另外指出,1986年"香港教会更新运动"成立了"新市镇布道研究小组",调查后认为教会需要与区民建立关系,才能达成关系式布道的果效,而他与年轻的牧者都认同"洛桑信约"的精神,教会就在新市镇社区提供服务。
教会对社区热诚冷却
胡志伟指出"六四事件"前社会弥漫著香港前途的政治讨论,教牧给信徒自由空间讨论,反观今天教会领袖为了自保限制了信徒享有昔日的自由空间。
他更指,"六四事件"后有名望的教牧移民美加澳牧会、亦有教牧换工场,加上社会运动受挫,整体教会对社区热诚泠却,不再重视社会议题。
他称,香港回归前后,教会在"公众的声音更为微弱,大多宗派为顾全大局明哲保身不敢挑战权势,回避任何政治敏感课题"。
胡志伟指,本港教会在社关上,只取较少争议的"服务导向",少有争议较大的"议题导向"。他认为,两方面都是需要的,"堂会不能只以提供服务为满足,因为结构不义不曾处理。"他敦促教牧以智慧走出传统或体制的框架,"进场参与,退场思考 "。